期刊文献+

眼结膜型与皮肤型日光性肉芽肿——与眼球结膜黄斑,翼状赘片,皮肤环状肉芽肿做临床与病理学之比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75年O’Brein 首先提出“日光性肉芽肿”,并描述此为经常曝晒阳光皮肤处的环状病灶。在显微镜检时,可发现弹性纤维被多核巨细胞与组织球所清除。日光性肉芽肿除了在皮肤被发现外,外眼结膜上之病便亦被提及(1983,Proia)。皮肤型日光性肉芽肿有些同义词,包括“非典型环状类脂肪渐近性坏死症”,‘Miescher’s肉芽肿’,与“环状弹性纤维分解性巨细胞肉芽肿”等。临床上,眼结膜型日光性肉芽肿,眼结膜黄斑与眼结膜翼状赘片相近,其主要的病理变化都是日光弹性纤维增加。而皮肤型日光性肉芽肿则与环状肉芽肿相近,眼结膜型与皮肤型日光性肉芽肿都有明显的三个区域明显变化: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16-416,共1页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