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间性”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主体间性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原则问题,对于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
张莉
机构地区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天中学刊》
2013年第5期39-42,共4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SH035)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6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6-27(A1).
2
梁德友.
近年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08(4):192-195.
被引量:21
3
.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1.
4
刘海春.
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人本回归[J]
.思想教育研究,2004(4):19-21.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田九霞.
试论主体间性诠释下的交往式思政教育[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1-14.
被引量:14
2
李焕明.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116-118.
被引量:15
3
衣俊卿.
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J]
.哲学研究,1992(10):30-36.
被引量:56
4
岳伟,王坤庆.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5
5
李亚敏.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原则探析[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17(6):25-27.
被引量:4
6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2):4-10.
被引量:111
7
蓝江.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3):38-41.
被引量:3
8
冯建军.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90.
被引量:85
9
闫艳.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求实,2006(4):71-73.
被引量:17
10
闫艳.
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9):54-56.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668
1
陈丹雄,陈海红.
我国近十年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S2):173-175.
被引量:1
2
夏安梅.
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18-19.
被引量:2
3
沈宝莲,李四军,叶中锋.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理论导刊,2005(3):40-42.
被引量:4
4
舒景祥.
关于搞好宗教事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3):111-115.
被引量:1
5
林梵.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从社会学的视角[J]
.学术交流,2005(9):133-137.
6
李丽娜.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意义[J]
.新视野,2005(5):68-70.
被引量:3
7
沈晓梅.
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回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0):77-79.
被引量:10
8
杨林,李能.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求实,2005(10):54-57.
被引量:6
9
王孝勇.
村民自治中乡镇政府作用的两重性分析——苏北Y市B镇调查[J]
.理论与改革,2005(5):27-29.
被引量:1
10
沈晓梅.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99-100.
1
石书臣,周跃新.
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启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10.
被引量:27
2
王智勇.
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重构中的运用[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4):88-90.
3
杨芳.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湖北社会科学,2008(2):187-189.
被引量:8
4
马成昌,张艳涛.
试论现象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经济师,2012(8):26-27.
5
戴韶华.
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警囚关系中的理解与实践[J]
.中国监狱学刊,2012,27(4):35-38.
6
史茹晨子.
刑事程序性合意的理论基础[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7):295-295.
7
王小拥.
主体间性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
.世纪桥,2013(12):56-57.
被引量:2
8
刘笑丹.
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榜样教育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81-84.
9
李嘉美.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J]
.山东社会科学,2013(3):130-134.
被引量:5
10
林林.
辩护权主体的二元结构辨析[J]
.人民检察,2007(11S):40-43.
被引量:5
天中学刊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