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几点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不同主体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侧重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上,不应该用特指和泛指的提法,而应该用主体内容的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也是所有手段的主体,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中,首要主体是精英阶层,其次是群众。
作者 陈思
出处 《理论观察》 2013年第9期5-6,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37

  • 1张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9(1):27-29. 被引量:13
  • 2陆仁权,杨宝庆.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中华魂,2008,0(5):44-46. 被引量:3
  • 3刘书林.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N].人民网2007-11-28.
  • 4吴建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思考[N].闽北日报,2007-12-06.
  • 5[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 6[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 7[10]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 8.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30,241.
  • 9.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0艾思奇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338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