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牡丹花的符号消费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牡丹花与洛阳有着浓厚的缘分,是作为洛阳的符号而存在的。本文试图以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为指导,分析牡丹花的符号意义,并试图分析作为一个符号消费的洛阳牡丹花。
作者 肖丽
出处 《大观周刊》 2013年第11期389-389,共1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厉无畏,王玉梅.论产业文化化[J].科技和产业,2004,4(11):8-12. 被引量:25
  • 2吴翔.消费社会与中国[J].广西社会科学,2005(4):165-167. 被引量:13
  • 3张芳德.消费:作为社会的中心——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之一[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84-88. 被引量:10
  • 4[法]让.波德里亚.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5[5]汪明安.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08.
  • 6[6]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0.
  • 7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32.
  • 8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5.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1972.32,17,40,35,72,49,25.
  • 10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39,143,125,96,178,198,69,172,156,210,204,181,13.

共引文献9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