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活动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实践教学对于工科专业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与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将极大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
浦剑涛
王辉
机构地区
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出处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第18期174-174,178,共2页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实践改革
学科竞赛
科技活动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
1
瞿绍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0,0(15):3980-3981.
被引量:31
2
闫舒静,张兴会,李辉,何文章,张永丹.
“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3-5.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马洪连,王健,谭国真.
扩展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4):85-86.
被引量:8
2
万柏坤,李清,杨春梅,丁北生.
Team Work: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好形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2):83-84.
被引量:12
3
席新铭,胡刚刚,杨志平.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6):110-111.
被引量:10
4
蒋柏焰.
浅议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72-74.
被引量:33
5
罗炎林.
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1):15-16.
被引量:6
6
严国萍,谢自美,朱定华.
电信学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1):17-19.
被引量:8
7
董云川.
大学精神与制度创新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3):9-11.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69
1
刘振宇,刘琪芳,车秀梅,马辉栋,郭小凤,杨怀卿.
农业院校信息类学科竞赛与相关专业教学互长模式的构建[J]
.高等农业教育,2019(6):96-99.
被引量:3
2
樊月珍.
提高学科竞赛水平的途径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7(S1):83-85.
被引量:1
3
严薇,杨天怡,袁云松.
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07-108.
被引量:99
4
潘岚,饶宾期.
完善机制 推动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持续发展[J]
.中国电力教育,2009(3):140-141.
被引量:19
5
赵小强,牛学峰.
“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互动模式的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09,12(3):187-188.
被引量:19
6
徐爱群.
技术发展概况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09(9):97-99.
7
李苏北.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 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大学数学,2009,25(5):8-10.
被引量:87
8
李英敏,张硕.
以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61-62.
9
王泽锋,耿美华.
以科技竞赛为依托推进本科学员创新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10-11.
被引量:18
10
褚华东.
推动高校学科竞赛持续发展的创新研究[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9):31-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
1
熊芳,刘甫.
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3(1):144-144.
被引量:10
2
王玉林,杜建华.
依托结构设计大赛促进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J]
.中国科技信息,2013(1):152-152.
被引量:14
3
邵晓琰,李静怡.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税收政策建议[J]
.对外经贸,2013(2):141-143.
被引量:5
4
吴世珍,米振宏.
大学生就业心理生态圈现状调查[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6):739-741.
被引量:3
5
李红梅.
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学生就业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5(51):200-201.
被引量:2
6
许成章,李连芬,覃桂茳.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梧州学院数学专业为例[J]
.大学教育,2017(1):153-155.
被引量:3
7
张国生.
基于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67-69.
被引量:4
8
姬红兵,李青山,王爽.
以职业资格认证为牵引,构建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1):20-25.
被引量:7
9
林静雯,陈志英,季颖,高丹.
转型背景下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高教学刊,2017,3(6):32-33.
被引量:4
10
李小川,黄庠永,田萌.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思考[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5):64-6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
1
柴娅萍,黄淑,尹国梅.
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启示——基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调查[J]
.经济师,2017(7):219-220.
2
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魏天路.
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
.经济师,2017(7):221-22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春江,马晓君,王欣欣.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39-141.
被引量:7
2
李春江,马晓君,潘宏伟,李晶.
地方高校农业电气化专业新工科实践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3):109-111.
3
张珺.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0):131-133.
被引量:2
4
张兴福,马晓君,李春江,刘桂珍,梁秋艳.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J]
.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8):48-50.
被引量:5
5
马晓君,李春江,宋汉君,赵宝江,颜兵兵.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4):19-21.
被引量:4
6
张兴福,马晓君,李春江,杨阿滨,邵德福.
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以佳木斯大学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17,30(23):67-69.
7
马晓君,张则,李春江,赵宝江.
新工科人才思想引领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1):74-75.
被引量:1
1
王喜鸿,王良成,周密.
论以学科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
.实验室科学,2011,14(4):1-3.
被引量:35
2
何超.
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J]
.未来英才,2015,0(9):219-219.
3
刘昌鑫,吴兰英,王巧玲.
学科竞赛助力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2016(3):120-121.
4
吕志钢,章苏静.
系统开放性在学科竞赛管理系统(DCMS)中的应用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11):115-116.
被引量:1
5
朱英杰.
浅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4(4):112-112.
6
吴亚辉,张英琦,邓小玲.
以品牌战略促创新基地建设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科学,2016,19(1):10-13.
7
孟繁繁,祝荣兴,王飞,赵红霞.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J]
.科技信息,2009(29).
8
邹云康,蒋年德,邹云康.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广场,2004(9):30-31.
被引量:5
9
席龙飞.
细雨润无声——在专业科技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J]
.交通高教研究,2003(1):83-84.
被引量:1
10
王海波,王文生.
新时期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09(8):43-43.
被引量:1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