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高职衔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列举了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引发中高职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研讨。
作者
郑淑玲
机构地区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广东教育(职教)》
2013年第9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三二分段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曾仙乐.
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78-80.
被引量:20
2
吴金林,石一民.
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被引量:52
3
戴崇.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基本问题的研究[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73-7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郭扬.
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4(1):17-18.
被引量:12
2
高原,曹晔,罗勇华,邓玉.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J]
.职教论坛,2004,20(08X):11-13.
被引量:27
3
王明伦,贺文瑾,李德方.
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构想——以常州大学城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9):36-38.
被引量:40
4
芦京昌,范敏.
浙江省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0):12-13.
被引量:36
5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Z].2011.
6
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广东教育·职教》杂志特约编委谈话录[J]
.广东教育(职教),2009(10):4-11.
被引量:3
7
霍丽娟,刘新起,李虎斌,贾树生,赵菁.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企业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34):35-39.
被引量:63
8
李全奎.
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3-11.
被引量:132
9
冉隆平.
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1):2109-2110.
被引量:23
10
慈溪职高课题组.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3):30-35.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75
1
朱雪梅.
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24-27.
被引量:127
2
陈翠琼.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探讨[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53-55.
被引量:3
3
产文良,张文凡,梁方波.
“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考试周刊,2011(48):188-189.
被引量:10
4
夏琰,李京泽.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22):159-159.
被引量:7
5
李晓松.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75-1077.
被引量:18
6
苏宗敏.
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2):12-13.
7
王丽雅.
中高职课程进阶式衔接的探索与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5):10-13.
被引量:8
8
荀莉.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
.职教论坛,2012,28(13):47-52.
被引量:132
9
邵世光,王月穆.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
.职教论坛,2012,28(15):23-25.
被引量:44
10
张余,翁茂荣.
汽车专业的中、高、本职教“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研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23-2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4
1
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7-39.
被引量:101
2
吴金林,石一民.
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被引量:52
3
柳燕君.
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72-77.
被引量:78
4
朱雪梅.
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24-27.
被引量:127
5
刘育锋,陈鸿.
中高职课程衔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重大教育和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制度分析[J]
.职教论坛,2012,28(1):43-47.
被引量:45
6
黎志键,韦弘.
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其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2(5):47-49.
被引量:21
7
邵建华.
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2,15(1):36-38.
被引量:3
8
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
.教育研究,2012,33(5):69-73.
被引量:308
9
邵世光,王月穆.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
.职教论坛,2012,28(15):23-25.
被引量:44
10
范金玲.
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的研究和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2(6):12-1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夏毓鹏,王寒栋.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模式及实施现状——基于文献调研的归纳分析[J]
.广东教育(职教),2016,0(11):23-27.
被引量:5
2
范军,陈德航.
中高职一体化分类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2):15-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郑喜贵,蒋玲玲.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亚太教育,2016,0(14):268-268.
2
罗慧.
基于中高职“立体交互式”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衔接探讨[J]
.广西教育,2019,0(22):47-48.
3
吴建辉.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对接中高职衔接教育[J]
.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9,0(4):156-158.
4
童文兵.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对策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11):131-132.
被引量:2
5
马俊波,常红梅.
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发展报告(2009—2019)[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9):67-72.
被引量:11
6
张颖.
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基础化学课程的中高职衔接分析[J]
.广东化工,2021,48(18):248-249.
1
刘子贵,廖红宜,徐宝林.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188-189.
被引量:1
2
苏淑玲,李梓烽.
高职院校“双向双岗轮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构建研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人才资源开发,2016(3):40-41.
3
郭剑英,黄锦棠.
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92-93.
被引量:7
4
邱明.
解读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的实践价值——从“以人为本”出发[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8):288-288.
5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J]
.中国农业会计,2008(3).
6
苏淑玲,陈淡蓉,宋剑虹,张媛.
基于校企协同的“双向双岗轮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探索——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系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3):144-145.
7
徐宝林,陈淡蓉.
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智富时代,2015,0(10X):302-303.
8
袁振鹏,李梓烽,张景秋.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路径分析——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5):236-237.
被引量:4
9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J]
.教育与职业,2008(18):194-194.
10
毛舒.
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中问题与对策——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4):82-84.
被引量:1
广东教育(职教)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