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督式的善与撒旦式的恶——莱蒙托夫笔下毕巧林的双重人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基督和反基督对立的两个方面对莱蒙托夫笔下毕巧林的双重性格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探讨他身上所具备的正面的因素——“精神上的人”;另一方面探讨他的反基督倾向,他“恶魔式”的性格,以此来深入探讨毕巧林身上的双重人格。
作者
刘淑春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
出处
《林区教学》
2013年第9期58-59,共2页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关键词
毕巧林
东正教
双重人格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梁坤.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题的宗教文化阐释《末世与救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3
谢·瓦·伊凡诺夫.外国名作家传记丛书《莱蒙托夫》[M].克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莱蒙托夫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2004:125.
共引文献
13
1
朱达秋.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91-94.
被引量:5
2
曹维安,郭文.
对“俄国自由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4):100-105.
3
季明举.
俄国文艺批评中的生命有机论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1):104-109.
4
傅星寰,刘雅琼.
“卡拉马佐夫气质”的文化构成——俄罗斯文学性格题材中的特定类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82-86.
5
叶赋桂.
自由与控制:俄罗斯近代高等教育的双重变奏[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97-103.
6
凌胜利.
地缘文明视角下的中俄关系[J]
.西伯利亚研究,2010,37(3):92-95.
被引量:1
7
张梅,陈宪良.
浅析俄罗斯东正教的伦理思想[J]
.西伯利亚研究,2010,37(6):48-50.
被引量:1
8
张志远.
穿越时空的“对话”——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J]
.西伯利亚研究,2011,38(1):56-58.
被引量:1
9
曹海艳.
灵动的情感——浅探《伊戈尔远征记》中的情感世界[J]
.俄语学习,2011(3):47-50.
10
朱红琼.
人生际遇与宗教情怀的共振[J]
.甘肃社会科学,2011(3):96-98.
被引量:2
1
王蕊.
“多余人”的悲剧成因及其社会意义[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4):22-24.
被引量:3
2
段文莉.
杰兹金与毕巧林性格比较分析[J]
.青春岁月,2013,0(2):76-77.
3
潘虹.
多余人毕巧林与高觉新的形象比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1):63-65.
4
高越.
二、三十年代早期的“多余人”——奥涅金、毕巧林[J]
.明日风尚,2016,0(21):299-299.
5
崔亚莉.
游离于爱情世界边缘的局外人——试析毕巧林爱情悲剧[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7-8.
被引量:1
6
亮毛.
灯下随笔[J]
.散文百家,2002,0(11):8-9.
7
高杰.
毕巧林人物形象分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2):69-71.
被引量:3
8
李志强.
毕巧林与彼列多诺夫:施虐-受虐心理结构的两种表现[J]
.俄罗斯文艺,2014(3):111-116.
被引量:1
9
李小艺.
毕巧林心理现象的几点启示[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5):125-128.
10
张悦.
对毕巧林的重新解读[J]
.商,2014,0(47):120-120.
林区教学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