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共2页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同被引文献34
-
1张雁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面旗帜——米脂县高西沟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J].陕西水利,2003(5):24-25. 被引量:3
-
2邢文婷,郭继强,冯苏兰.中国西部发展中环保建设的决策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01(6):11-14. 被引量:7
-
3上官周平.黄土区水分环境演变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92-94. 被引量:5
-
4王义凤.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资源及其合理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6-169,232.
-
5国家林业局编.2001年中国林业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1.1~9.
-
6胡顺.浅议毕节地区退耕还林树种选择[J].贵州林勘设计,2002,(2):13-14.
-
7国家林业局编.2001年中国林业年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1月.P1-9.
-
8王学健.我国沙尘暴可能进入频发期[N].科学时报,2001-5-27.
-
9上官周平 邵明安 李玉山.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中华水土保持学报,2004,35(2):175-183.
-
10杨正熙.边远山区退耕还林(草)工程植物选择问题探讨[J].黔东南林业科技,2002,(2):15-19.
引证文献7
-
1陈国建,李锐,杨勤科,任洪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61-363. 被引量:3
-
2彭珂珊.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功能调控[J].热带林业,2003,31(4):14-19.
-
3上官周平.黄土区水分环境演变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92-94. 被引量:5
-
4上官周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1-4. 被引量:11
-
5刘国强.西部资源环境整治中的若干科学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5-8.
-
6彭珂珊.西部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功能调控[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3(1):50-55.
-
7彭珂珊.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功能调控[J].贵州林业科技,2003,31(2):45-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曹军,吴绍洪,杨勤业.扎鲁特旗退耕还林还草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3):171-174. 被引量:3
-
2上官周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1-4. 被引量:11
-
3汪邦稳,杨勤科,刘志红,孟庆香.延河流域退耕前后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4):27-33. 被引量:35
-
4杨倩,李锐.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投资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70-175. 被引量:3
-
5毕华兴,刘立斌,刘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与范式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8(5):14-16. 被引量:10
-
6杨倩,李锐,陈祥.西南地区水土保持投资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146-149. 被引量:2
-
7段军彪,上官周平,景旭,李静.基于等高线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地形虚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60-63.
-
8徐敬华,陈云明,邓岚.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3):48-52. 被引量:9
-
9毕华兴,刘立斌,刘斌.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式[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4):27-33. 被引量:23
-
10邓娜,王红雷,胡澍,吴多洋,寇萌,焦菊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林地土壤氮素动态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8,41(6):1285-1294. 被引量:1
-
1李振声.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整治——兼评《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研究》一书[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1):135-136. 被引量:4
-
2储红飙.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幸福新庄[J].江苏农村经济,2011(2):55-56.
-
3孙金铸.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业发展战略[J].干旱区地理,1991,14(4):11-15. 被引量:2
-
4佳矿文.累累硕果满枝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加强矿政管理服务发展大局十年回眸[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0(8):18-20.
-
5张云,周跃华,常恩福.云南省石漠化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2010(5):72-74. 被引量:11
-
6代路,雷国平.黑龙江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122-127. 被引量:17
-
7郝庆.重庆市国土规划背景及建议[J].重庆经济,2010(5):14-16.
-
8建设清水河道 整治生态环境[J].宁波通讯,2006(7):36-37.
-
9王建增.城镇化与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及矫正[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60-62. 被引量:4
-
10镇海区:“铁”字当先狠抓整治全力破解煤尘污染难题[J].宁波通讯,2012(15):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