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汉张仲景之后到金元前对"和"法进行专门探讨的医家并不多。金元以后,诸医家对"和"法的论述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从金代成无己始,关于外感热病"和"法的探讨主要沿着"半表半里"的道路前行,代表性的医家及理论有四:其一即成无己之"和解少阳"法,其二为吴又可的"疏利开达"法,其三为叶天士的"分消走泄"法,其四为俞根初之"和解三焦"法。内伤杂病"和"法则张景岳倡其始,汪昂、程钟龄踵其后。此外,唐容川在血证治疗中善用"和"法,亦可看作是内伤杂病"和"法之重要发展。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630-1632,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12AZD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