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刘呐鸥与“新兴文学”——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接受为中心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刘呐鸥等人将他们自己的文学活动定位为"新兴文学",但文学史将其定名"新感觉派"。这样的命名在强调其现代派特征的同时遮蔽了他们的左翼倾向。本文从"新兴文学"一词入手,分析了刘呐鸥对弗理契《艺术社会学》的接受与他本人创作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刘呐鸥所展开的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其中包含了"左翼联盟"以外的其他左翼倾向。
作者 王志松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88,共7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冯宪光.《托洛茨基的政治文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0辑,中央编辑出版社2007年版,第65-68页.
  • 2何大白.《中国新兴文学的意义》,《大众文艺》1930年第3期.
  • 3列宁著.《论新兴文学》,冈泽秀虎日译、成文英(冯雪峰)重译,《拓荒者》1930年第1-2期.
  • 4列裘耐夫著.《伊里几的艺术观》,沈端先译,《拓荒者》1930年第1-2期.
  • 5刘呐鸥.《礼仪和卫生》,载《都市风景线》,水沫书店1930年版,第126-127页.
  • 6祝秀侠.《新兴文学批评观的一斑》,《大众文艺》1930年第3期.
  • 7刘呐鸥.《风景》,载《都市风景线》,水沫书店1930年版,第33页.
  • 8刘呐鸥.《游戏》,载《都市风景线》,水沫书店1930年版,第3页.
  • 9施蛰存.《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沙上的脚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 10施蛰存《我们经营过三个书店》,《沙上的脚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4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