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70后”写作与抒情传统的再造 被引量:2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60年代,陈世骧提出抒情传统这一概念后,得到了高友工及诸多学者的持续关注,在古典文学、美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个互有关联、又有差异的学术话语谱系。王德威近年则把有关抒情传统的讨论延伸至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以启蒙、革命等话语作为参照系来理解抒情传统的现代传承。但他们对抒情传统的辨正大多停留在国族政治领域,忽略了经济或商业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更没有注意到新一代作家对抒情传统的呼应和再造所作出的探索。"70后"作家在小说写作上,开始形成自己的代际特征,他们在情感意识、人生哲学、价值立场上对抒情传统的赓续和扩展,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与抒情传统之关系的重要例证。
作者 谢有顺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6-185,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沈一帆.台湾中国抒情传统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11(1):96-100. 被引量:4
  • 2刘剑梅.《革命与情爱--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中的女性身体与主题重述》,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 3朱文颖.高跟鞋[J].作家,2001,0(6):7-50. 被引量:1
  • 4张清华.说说付秀莹和她的小说[J].山花(下半月),2009(7):25-27. 被引量:1
  • 5弋舟.《我们何以爱得踟蹰》,《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2年10期.
  • 6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汤晨溪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8页.
  • 7刘再复、林岗:《罪与文学》,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190页.
  • 8丸尾常喜.《耻辱与恢复——(呐喊)与(野草)》,秦弓、孙丽华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 9弋舟.《锦瑟》,《我们的底牌》,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第143页.
  • 10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第201页,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176

引证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