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出处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2-5,共4页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79
-
1冉瑞平.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299-301. 被引量:16
-
2宋乃平,张凤荣,李国旗,李超.西北地区植被重建的生态学基础[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1-4. 被引量:15
-
3李蕾,刘黎明,谢花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61-163. 被引量:63
-
4徐晋涛,陶然,徐志刚.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4,4(1):139-162. 被引量:226
-
5李含琳.论西部农业退耕计划的实施方略和政策支持[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9. 被引量:5
-
6马永欢,樊胜岳.沙漠化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分析——以民勤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90-596. 被引量:34
-
7胡华科,郑春燕.“3S”技术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54-56. 被引量:8
-
8秦艳红,康慕谊.退耕还林(草)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研究——以西部黄土高原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4):28-32. 被引量:24
-
9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林业科学,2007,43(1):95-101. 被引量:36
-
10郭志勤,姚顺波.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J].林业经济,2007(3):32-3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9
-
1李豫新,殷朝华.退耕还林工程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36-39. 被引量:3
-
2宋乃平,刘艳华,杨洋,陶燕格,王磊.从农户调查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路径选择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1):34-37. 被引量:10
-
3宋才发.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建设的法律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2):26-32. 被引量:7
-
4陈勤娟.森林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制度创新[J].林业经济,2002(2):36-37. 被引量:5
-
5杨明洪.退耕还林投资模式选择及评价[J].林业经济,2002(2):38-40. 被引量:6
-
6丁卫红.毕节地区坡耕地生态退耕问题分析[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20(1):54-58. 被引量:2
-
7王亚娟,刘小鹏,马俊杰.秦岭贫困山区退耕还林(草)和禁伐政策实施低效的博弈解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3):39-42. 被引量:8
-
8杨文禄.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初探——以清镇示范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19-26. 被引量:7
-
9王苓,孔凡斌,徐彩瑶.二十年来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22(6):19-27.
二级引证文献44
-
1何家理.退耕还林与秦巴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研究[J].理论月刊,2004(9):161-163. 被引量:3
-
2王亚娟,刘小鹏,常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博弈行为分析与优化措施——以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282-285. 被引量:4
-
3王兆君.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创新[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1M):32-36. 被引量:4
-
4王兆君,蒋敏元.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监督体制创新[J].林业科学,2005,41(1):142-147. 被引量:3
-
5安平.谈森林资源锐减的国际与国内法律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108-111.
-
6曹军,吴绍洪,杨勤业.扎鲁特旗退耕还林还草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3):171-174. 被引量:3
-
7马永欢,樊胜岳.沙漠化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分析——以民勤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90-596. 被引量:34
-
8何家理.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经验与问题研究[J].唐都学刊,2005,21(3):53-57. 被引量:10
-
9编者的话[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2005(4):1-1.
-
10杨明洪,张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户自我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对成都4县市的调查[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4(1):26-29.
-
1退耕还林课题组,梁与延,沈茂英.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中农户利益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0(10):18-20. 被引量:5
-
2张洪明.当前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议[J].四川林勘设计,2000(3):15-16. 被引量:1
-
3杨国旭.我省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J].四川改革,2000(8):12-12.
-
4张勇.我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新疆林业,2002(3):15-16.
-
5郑红,陈先刚.水稻标准化生产中病虫草害防治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22):23-23. 被引量:1
-
6王兆华.河西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6(1):100-101. 被引量:3
-
7付彬,李世平.有机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3(20):67-67.
-
8罗新华.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能经济,2016,0(10):242-242.
-
9林明添,王新,叶伟健.三明市生态农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水土保持,2002,14(2):22-26.
-
10易克传,冯晓静,高连兴.安徽省花生生产机械化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4):42-44.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