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承“五四”、下启“十七年”的20世纪40年代诗歌,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学界对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研究一度基础薄弱且视野偏狭,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除了解放区诗歌(尤其是延安诗歌),其他诸如“七月派”、“九叶派”的诗学理念和写作实践往往都是被批判或被改造的对象,似乎它们身上只存在着否定性的价值。即便是对“解放区诗歌”,也通常是用几个干巴巴的理论教条来肢解文本,致使文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荡然无存。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5期157-158,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