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执法中的私人力量——悬赏举报制度的法律经济学重述 被引量:4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公权力主体与私人力量合作执法的制度折射,悬赏举报具有丰富的经济学意涵,有必要从整体主义视角对融贯其中的法理逻辑进行法律经济学重述,发现其中的知识形态,以此为国家治理技术凭藉"赏"来建立国家一社会信息通道的法治努力提供智识基础。悬赏举报具有信息生产机制、威慑机制的双重制度角色,为保障其功能顺利运转,应当从悬赏举报的制度信任、信息生产成本的制度控制、信息生产收益的制度激励等核心维度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应当对悬赏举报的合法边界保持足够的警觉,以禁止性规定排除"陷阱取证"适用,从而证成该制度的法理正当性。
作者 吴元元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23,共10页 Law Scienc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媒体参与司法过程的内在机理及法律调整"(项目编号10YJA8201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1-06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资金西南财经大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法治研究中心课题的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应飞虎.我国悬赏举报制度建立之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3(1):82-86. 被引量:33
  • 2孙效敏.《浅谈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载中国法学会编.《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会议材料》,第114~116页.
  • 3[美]理查德·A·波斯纳 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717页.
  • 4See Donald Black, Crime as Social Control, in Donald Black,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Social Control, Vol. 2, Academic Press, 1984, p.15.
  • 5桑本谦.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的互动——一个解读法律制度的新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5):104-114. 被引量:39
  • 6徐昕.法律的私人执行[J].法学研究,2004,26(1):18-29. 被引量:72
  • 7See Gary S. Becker, 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76, No. 2,1968,p. 169.
  • 8See Armen A. Alchian and Harold Demsetz,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2 ,No. 5,1972 ,p. 792.
  • 9黎秀蓉.《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机制构建[J].人文杂志,2012(2):69-75. 被引量:2
  • 10[法]米歇尔·福柯.《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苏力译,《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7-49页.

共引文献372

二级引证文献35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