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常语言哲学维度下的语言与世界关系——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语言哲学思想探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奥斯汀与维特根斯坦被归入日常语言学派的大传统,他们两人都注重语言批判,强调治疗型哲学,将批判的矛头指向逻辑实证主义,推动了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拟通过两人对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这一语言转向后哲学的重要问题——之阐述的比较研究来分析两人一些哲学思想的异同。
作者
卢汉阳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语系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2-95,共4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日常语言
语言批判
哲学治疗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5-26.
2
陈嘉映.
周边情况——一项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比较研究[J]
.现代哲学,2012(2):63-68.
被引量:6
3
Wittgenstei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udwig Wittgen- stein[M].London: Blackwell Publisher, 1961: 60.
4
奥斯汀.感觉与可感物[M].陈嘉映,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5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
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读本[M].陈嘉映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7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4-236.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蒯因.“三人谈奥斯汀的方法”,K.T.Fann(范光棣)编.Symposium on J.L.Austin,Routledge&Kegan Paul,1969年,第89页.
2
维特根斯坦:Philosophical Occasions,1912-1951,ed.by James C.Klagge and Alfred Nordmann,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1993年,第282页.
3
维特根斯坦:Vermischte Bemerkungen,Suhrkamp,1994年,第94页.
4
维特根斯坦:Zettel,§272.
5
维特根斯坦:Last Writings on the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Vol.I,§913.
6
维特根斯坦:The Blue and Brown Books,Harper Torchbooks,1958年,第17页.
7
维特根斯坦.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8
奥斯汀.《感觉与可感物》,陈嘉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9-60页.
9
RalphH Johnson.Informal Logic and Deductivism[J].逻辑学研究,2011,:29-29.
10
约翰·巴斯摩尔.《哲学百年/新近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495页.
共引文献
67
1
郑海凌.
“白马非马”——现象翻译与实在翻译分离释证[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40-41.
被引量:3
2
郑海凌.
现象翻译和实在翻译——兼论翻译研究的若干新方向[J]
.中国翻译,2006,27(2):9-13.
被引量:8
3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论治系统构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6):369-373.
被引量:19
4
郭金杰.
温奇的诠释性社会科学哲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6):12-15.
5
王宇弘.
“家族相似”与范畴的本质--论“家族相似说”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的哲学意义[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449-454.
被引量:12
6
余乃忠,陈志良.
拟像乌托邦: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复活[J]
.社会科学研究,2008(6):129-133.
被引量:2
7
徐浩.
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J]
.学习与探索,2009(1):223-227.
被引量:2
8
尚晓明.
再论取效行为——“语用学回眸”系列研究之三[J]
.外语学刊,2008(6):53-56.
被引量:1
9
刘辉.
索绪尔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继承与超越——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
.外语学刊,2009(3):23-26.
被引量:35
10
谢群.
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点——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一[J]
.外语学刊,2009(5):23-26.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杨荣辉,阮梦晨.
对哈贝马斯“理想言说情境”的质疑--基于福柯:话语中的权力关系[J]
.消费导刊,2014,0(9):259-259.
1
杨纯富.
洛克人学思想探索[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5):14-17.
被引量:1
2
包利民,徐建芬.
试论塞涅卡“治疗哲学”的多重维度[J]
.求是学刊,2015,42(6):15-22.
被引量:1
3
魏影.
幸福是一种心境[J]
.山东教育(小学刊),2007(5):57-57.
4
李栋.
谈“真”[J]
.天风,2013(2):45-45.
5
李雨霏.
回味幸福的瞬间[J]
.海峡儿童(读写)(3-6年级),2012(5):49-49.
6
程昆,曾新华.
“语言转向”对哲学的治疗作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9-20.
7
赖成彬,张平.
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比较[J]
.学术探索,2013(5):1-4.
被引量:1
8
宋武红.
维特根斯坦的“治疗型”哲学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9(6):39-41.
9
孔令杰.
指称理论的进化[J]
.商,2013(16):391-391.
10
刘敬鲁.
语言与大行——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批判[J]
.社会科学战线,1997(4):67-73.
被引量:5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