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褐口蘑原种培养基优化试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工栽培褐口蘑,其菌种生长好坏直接影响栽培效果。其菌丝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来自培养基,因此,培养基配料的科学与否,影响菌种质量。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培养基上褐口蘑茵丝生长的形态观察,测定其生长速度等,综合比较不同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筛选出最佳原种培养配方为高粱、牛粪再加上辅料,为优化褐口蘑原种培养基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
鲁建斌
钱松
侯文婷
陈宝刚
高伟
忻龙祚
机构地区
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信息中心
河北北方学院
出处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第9期5-7,共3页
Beijing Agriculture
关键词
褐口蘑
培养基配方
筛选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刘培贵,宋刚.
“口蘑”食菌研究札记[J]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49-154.
被引量:19
2
傅占银,孟兆军,张希近,尹江,黄文胜,高永龙,刘瑞梅.
温度对口蘑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初报[J]
.食用菌,1999,21(1):6-7.
被引量:12
3
杨国良.蘑菇生产全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
陈德明.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李志超;杨珊珊.食用菌名特产品栽培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6
岳国忠,忻龙祚,曹秀玲,赵清涛,田绍仪.
褐口蘑异地栽培的栽培料配比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2,6(2):46-48.
被引量:5
7
曹向军.
褐蘑菇坝上栽培的主要技术[J]
.防护林科技,2006,19(4):125-126.
被引量:5
8
邓晖,姚一建,佩格勒D.N..
中国口蘑属种类名录(英文)[J]
.菌物研究,2004,2(1):1-18.
被引量:15
9
刘芳,朱兵,于景丽,赵吉.
分子标记对草原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的鉴别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2010,26(6):124-129.
被引量:9
10
张利霞,张霞.
褐口蘑种植的病虫害防[J]
.河北农业,2009(4):26-2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王大平.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J]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2-65.
被引量:5
2
谭伟.
松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J]
.食用菌学报,1994,1(1):53-63.
被引量:31
3
王波.
松口蘑与青冈蕈的生态和营养价值比较[J]
.食用菌学报,1995,2(1):32-35.
被引量:16
4
陈国卿.
沈阳市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J]
.中国食用菌,1989(2):30-31.
被引量:1
5
傅伟杰,许广波,刘继生,廉玉姬.
长白山区松口蘑分布及生态研究[J]
.食用菌学报,1996,3(3):46-50.
被引量:24
6
秦莲花,宋春艳,谭琦,陈明杰,潘迎捷.
用ITS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别香菇生产用种[J]
.菌物学报,2006,25(1):94-100.
被引量:58
7
边银丙,宋小亚.
几种新型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J]
.食用菌学报,2006,13(1):78-87.
被引量:28
8
王子迎,王书通.
安徽野生香菇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ISSR分析[J]
.菌物学报,2006,25(2):211-216.
被引量:24
9
张红,秦莲花,谭琦,潘迎捷.
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香菇基因组DNA[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5):547-550.
被引量:60
10
王大为,吴恩奇,图力古尔.
蒙古口蘑保健饮品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6,27(10):239-241.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43
1
矫天育,牛长满,苏晓田.
草原白蘑菌丝体主要生长因子研究[J]
.食用菌,2007,29(2):7-9.
被引量:2
2
汤洪敏,虞泓,李长利,张灼.
大白口蘑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
.菌物学报,2007,26(2):297-301.
被引量:11
3
吴恩奇,图力古尔.
蒙古口蘑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7,26(4):3-5.
被引量:35
4
王大为,吴恩奇,图力古尔.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多肽制取技术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9):245-249.
被引量:16
5
汤洪敏,虞泓,吴刚,崔光芬.
大白口蘑分离菌株的DNA鉴定[J]
.菌物学报,2008,27(2):230-236.
被引量:5
6
李春艳,贾志成,赵慧斌.
褐菇菌丝体主要生长因子研究[J]
.食用菌,2008,30(2):13-15.
被引量:3
7
陈青君,程继鸿,董化研,李正校,任志怀,刘成.
北京山区林地褐色大肥菇人工栽培技术[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3):19-21.
被引量:3
8
邢仁昌,闫伟.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用菌学报,2009,16(3):43-47.
被引量:8
9
张娟,林辰壹,田渊云.
巴音布鲁克蒙古口蘑液体培养的营养特性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6):1221-1224.
被引量:5
10
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文华安,图力古尔,李泰辉.
中国食用菌名录[J]
.菌物学报,2010,29(1):1-21.
被引量:783
1
鲁建斌,钱松,候文婷,陈宝刚,高伟,忻龙祚.
褐口蘑原种培养基优化试验[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07):32-34.
被引量:2
2
李盛旻,王永宏,王广耀.
不同矿质元素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2(14):166-167.
被引量:3
3
王谦,付强,卢朝亮,齐玲娣.
几种培养基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1-1021.
被引量:1
4
王广耀,张亚山.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4-715.
被引量:1
5
张卫国,张庆国,谢君,王金凤,刘鹏,程伟燕,陈志勇.
真姬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45-47.
被引量:4
6
李强,刘洋,张凤英,冯青.
坝上褐口蘑发菌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122-122.
7
李守勉,李明,田景花.
金福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232-233.
8
岳国忠,忻龙祚,曹秀玲,田绍义.
褐口蘑异地栽培与双孢菇栽培产量对比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
被引量:6
9
袁文斌,赵宝山,赵廷廷,刘奕琳,刘妍菊,邹莉.
元蘑不同母种原种培养基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09,31(5):39-39.
被引量:5
10
鲁建斌,郑海光,刘存亮,吕梦梦,忻龙祚.
褐口蘑优良菌株筛选试验[J]
.蔬菜,2013(9):14-17.
被引量:1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