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三十年代大革命思潮的起源——以唯物史观的传播为中心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的现代历程中,"三十年代"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代。这一年代始终与一种深沉的危机意识相连,人们相信中国只有通过彻底的古今断裂,通过彻底的"大革命"才能完成现代转型。理解这一"大革命"思潮,我们必须将眼光重新投向这一思潮的起点:辛亥革命。正是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一系列动荡造就了"三十年代"。在这一过程中,整体性社会变革的要求最终引出了唯物史观。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唯物史观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突破口。由唯物史观为之奠基,辛亥肇端的国民革命才真正转化为共产革命。
作者 黄锐杰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16,共9页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6

  • 1梁漱溟.敬以请教胡适之先生[A].梁漱溟全集[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 2雪饵.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 3张晓波.“革命”的歧路与进路——对2011年出版有关辛亥革命历史著述的观察.http://www.jinglue.org/index/in.dex.php?in=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71,经略网刊008期.
  • 4黄克武.台湾的辛亥革命研究[N].东方早报,2011-07-12.
  • 5陆建德.山雨欲来:辛亥革命前的中国[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 6沟口雄三著,陈光兴,孙歌,刘雅芳编.重新思考中国革命:沟口雄三的思想方法[M].台湾: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2010.
  • 7黄兴涛.清朝满人的“中国认同”——对美国“新清史”的一种回应[A].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 8刘小枫.民国宪政的一段往事[A].现代人及其敌人:公法学家施米特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 9施米特.宪法学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10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A].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C].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98

  • 1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J].中共党史研究,1999(3):16-22. 被引量:19
  • 2陈独秀.《通信》[J].新青年,1915.
  • 3伧父.《中华民国之前途》[J].东方杂志,1912,8:2-2.
  •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
  • 5孤行.《论中国不能破坏中立》[J].东方杂志,:27-29.
  • 6孤行.《满洲善后问题》[J].东方杂志,:21-29.
  • 7可权.《论各国对现时旅顺之意见》[J].东方杂志,:79-82.
  • 8东方杂志,:231-233.
  • 9新华.《论中国无国权》[J].东方杂志,:82-86.
  • 10如佩玉.《日本之帝国主义》[J].东方杂志,(1911):16-18.

共引文献10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