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析《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与《过沙洲》死亡主题异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迪金森的《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和丁尼生的《过沙洲》,结合宗教对诗人的影响,认为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现了诗人对生与死的矛盾挣扎,后者对死亡的态度则是坦然和安详,相同之处在于宗教观念都影响了两位诗人的死亡观。
作者
蒋昕
机构地区
浙江省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8期44-46,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
《过沙洲》
死亡主题文体学分析
宗教观念
分类号
I712.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X. J. Kennedy. 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 (?th edition)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0.
2
Wang Songlin. Selected Reading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Poetry, 2012.
3
董爱国.
埃米莉·狄更生的死亡诗[J]
.外语教学,1999,20(4):40-44.
被引量:5
4
飞白.
略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J]
.外国文学研究,1985,7(2):83-90.
被引量:5
5
岳凤梅.
落幕之美:艾米莉·迪金森的死亡想像[J]
.外国语文,2011,27(6):24-28.
被引量:3
6
赵毅衡.
爱米丽·迪金森作品的现代派诗人特征[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4):88-9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Martin,Wendy.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mily Dick-inson[C]. Cambridge:The Cambridge Universit.
2
Johnson,Thomas H.and Ward,Theodora.The Letters ofEmily Dickinson[C]. Cambridge,Massachusetts:T.
3
Johnson,Thomas H.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M]. 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
4
Kirkby,Joan.Emily Dickinson[M]. 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e RG21 2XS:MACMILLAN EDUCATION.
5
Phillips,Elizabeth.Person and Performance[M]. Univer-sity Park and London:The Pennsylvania Sta.
6
Lease,Benjamin.Emily Dickinson’s Readings of Men andBooks[M]. 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
7
Anderson,Charles R.Emily Dickinson’s Poetry:Stairwayof Surprise[M]. London:William Heinemann.
8
Kher, Inder Nath. The Landscape of Absence [ M ].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4: 179.
共引文献
13
1
孙金燕.
试论禅思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悖离与整合[J]
.诗探索,2010(1):138-149.
被引量:1
2
董爱国.
狄更生的死亡比喻与基督[J]
.外国文学评论,2002(3):102-110.
被引量:5
3
周亚芳,林玉鹏.
跨越“生死曲线”——狄金森艺术人生的再定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3-45.
4
丁怡萌.
文字化为肉身——狄金森诗歌与其生命的叠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6):106-111.
5
胡江萍.
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J]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4):29-31.
被引量:1
6
楚小庆.
20世纪初期罗塞蒂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考略[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66-71.
被引量:1
7
李亚西,程雨丝.
迪金森反叛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芒种(下半月),2014,0(12):44-45.
8
周望月.
工业文明中的疑惑与抉择:从《柳林风声》看格雷厄姆的田园观[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2):60-62.
9
高博.
中国诗歌典籍英译语言特征的历时性考察——以《诗经》三个英译本为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6):79-85.
被引量:5
10
宋颖.
诗体派遗珠:海伦·沃德尔古诗英译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107-114.
1
白艾贤.
死亡:优雅淡定的回家之旅——丁尼生的《过沙洲》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8):122-123.
被引量:2
2
夏君.
从悲苦到超然——从《拍案曲》和《过沙洲》看丁尼生生死观的嬗变[J]
.唐山文学,2016,0(10):137-138.
3
王巍.
浅淡《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意识流[J]
.青年文学家,2009,0(19):40-40.
4
刘朝晖.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狄金森诗歌[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53-58.
5
贾驰.
死亡的问候——在墨西哥过亡灵节[J]
.成长,2007(10):78-81.
6
自然.
凡人皆有一死[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7(3):121-144.
7
徐高楠.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情结[J]
.考试周刊,2007(36):99-100.
8
杨涛.
徘徊在理智与情感间的低吟浅唱——论闻一多的爱情诗[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6):51-53.
9
张惠玲.
试论《百年孤独》中的死亡观[J]
.长城,2013,0(05X):77-78.
10
胡一婷.
浅析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点[J]
.才智,2012,0(1):159-159.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