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食物变态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和住院长期面部湿疹、反复腹痛、哭闹、长期排粘液血便、反复气喘的患儿,经提取病史、临床资料,排除其他疾病所致上述症状后,再收集患儿血清进行过敏原测试,确诊为婴幼儿食物变态反应的25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256例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皮疹)、消化道损害(哭闹、大便异常甚至粘液血便)以及呼吸道损害(痰多、气喘)等。各临床表现经统计学检测提示:婴儿食物过敏以皮肤损害较多;幼儿食物过敏仍以皮肤损害占多数,但呼吸道损害病例明显增多。食物过敏婴儿中奶粉喂养的病例数量与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数量相比差距明显;以牛奶为过敏原的患儿占大多数(P〈0.05);256例患儿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益生菌治疗(益生菌组),益生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35%VS50.60%,x^2=23.96,P〈0.01)。结论婴幼儿期食物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特别是婴儿期食物过敏;亦有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幼儿期食物过敏呼吸道症状增多。喂养干预可能改变食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会;过敏原筛查结果以牛奶、鸡蛋、鱼虾、蟹、坚果为主;婴幼儿食物变态反应的治疗过程中添加益生菌治疗可产生显著疗效。
出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262-1265,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