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1-253,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参考文献1
1 Chee M,Science,1996年,274卷,610页
同被引文献78
1 罗进,李丁,张文红,王琰,杨浩,朱文伟,夏琳,韩锋产,阎小君.蛋白芯片标记系统的优化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4):311-313. 被引量:3
2 李国艾.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白色念珠菌[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4,17(3):121-123. 被引量:1
3 陈新,张胜年,陈泽均,崔韶峰,赵世贵.腹泻者大便轮状病毒检测618例[J] .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6):358-358. 被引量:4
4 赵东海.腹泻的病因诊断和治疗[J] .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12):661-662. 被引量:12
5 梁国栋.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36-355,357-390.
6 候云德.《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5-84.
7 高华方.科学前沿与学术评论,2001,2:21-23.
8 Stegmann BJ,Carey JC.Toxoplasmosis,other(syphilis,varicella-zoster,parvovirus B19),rubella,cytomegalovirus(CMV),and herpes infections[J].Curr Womens Health Rep,2002,2(4):253-258.
9 冯仁丰,孙荫,金大鸣.实用医学检验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63-867.
10 Kulwichit W, Nilgate S, Chatsuwan T, et al. Accuracies of Leuconostoc phenotypic identification:a comparison of API systems and conventional phenotypic assays[ J]. BMC Infect Dis,2007,7:7 - 69.
引证文献7
1 凌云,李华,冯春颜,林连成,刘敏,朱彩云.蛋白芯片法检测弓形虫的临床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8):81-82. 被引量:4
2 杨庆文,罗山.感染性腹泻病细菌的实验诊断[J]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60-2262.
3 曹英林.感染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诊断[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8):927-928.
4 施锦杰.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4):210-211. 被引量:1
5 陈我菊.介绍几种微生物检验的有关技术[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19(6):501-502.
6 孙秀兰,赵晓联,张银志,汤坚.生物芯片技术与食品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2003,19(4):22-25. 被引量:16
7 孙秀兰,赵晓联,张银志,汤坚.生物芯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J] .食品科学,2003,24(9):149-152.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9
1 张华,王静.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信息学,2004,2(3):43-48. 被引量:15
2 白冰,赵玲,王程程,李敏通,李延斌,胡耀华.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品品质及其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414-420. 被引量:10
3 孔丽娜,李祖明,吴聪明,许文涛.生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24):268-271. 被引量:3
4 姜金斗,张永胜.利用蛋白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原料乳中15种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量[J]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S1):57-61.
5 章沙沙,张宇宏,刘素纯.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分子营养学上的应用[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5).
6 陈东海,刘云焕.蛋白质芯片技术在食品研究方面展望[J] .粮食与油脂,2005,18(2):9-11. 被引量:2
7 蒲海燕,刘春芬,贺稚非.生物芯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2005,26(1):55-57. 被引量:8
8 大豆蛋白与体重管理研讨会在沪召开[J] .食品工业,2005,26(1):57-57.
9 陈东海,刘云焕.蛋白质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研究进展[J] .粮食加工,2005,30(2):57-59. 被引量:4
10 罗梅兰,叶云,梁超香.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6,22(2):95-97. 被引量:29
1 胡春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系统[J] .科技导报,2006,24(8):7-7.
2 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系统[J] .中国科技产业,2006(8):56-56.
3 余兴龙,刘俊锋,定翔.基于SPR相位检测的蛋白质芯片信号获取与处理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05,3(3):20-24. 被引量:3
4 定翔,余兴龙,耿俊清.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现代科学仪器,2012,29(3):124-134. 被引量:3
5 我国研制出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系统,乙肝五项检测40分钟即可完成[J] .传感器世界,2006,12(8):43-43.
6 岳奎元.迅速发展中的生物电子器件之一 生物芯片[J] .大科技(科学之谜)(A),1999,0(5):19-21.
7 张帆,薛利军,李自田,吴小华.基于CCD的生物芯片扫描分析系统的设计[J] .光子学报,2006,35(4):565-568. 被引量:4
8 郭希山,陈裕泉,潘敏,王立人.双螺旋线微电极及其在蛋白质芯片上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7):957-961. 被引量:1
9 Li Cheng,Shuiuan Guo,Shengce Tao.Microarray partition using a recycled marker pen and neutral balsam[J]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13,45(8):706-708.
10 Ijeoma Uzoma,Heng Zhu.Interactome Mapping: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 Technology to Reconstruct Diverse Protein Networks[J]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11(1):18-28.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