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1-15,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同被引文献23
-
1王宏治.法律的原典与原典的法律[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1):42-52. 被引量:1
-
2波普尔历史哲学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6(1):69-82. 被引量:3
-
3黄宗智.中国法律制度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99-107. 被引量:9
-
4易平.日美学者关于清代民事审判制度的论争[J].中外法学,1999,11(3):108-115. 被引量:27
-
5马戎.罪与孽:中国的“法治”与“德治”概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2):29-36. 被引量:39
-
6刘宏伟.主体性的黄昏──现代知识分子启蒙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J].文艺评论,1998(2):40-44. 被引量:1
-
7胡旭晟.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2):4-11. 被引量:58
-
8范忠信.唐代以后中国法律思想的定型化或僵化[J].时代法学,2000(6):1-6. 被引量:4
-
9任喜荣.伦理刑法传统与刑法民族性[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1):143-153. 被引量:7
-
10刘云生.中西民法精神文化本源刍论[J].现代法学,2002,24(6):42-51.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9
-
1蔡奋峰.对民法典的制定和其编制体系的一些思考——民法精髓中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5):31-32.
-
2俞荣根.私权抗御公权——“亲亲相隐”新论[J].孔子研究,2015,0(1):89-102. 被引量:13
-
3张正江.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J].教师教育学报,2016,3(4):45-52. 被引量:1
-
4张帆.从“权利”角度浅议宪法与民法之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1):96-98. 被引量:1
-
5孙仪.民法制度中蕴含的民法精神探究[J].青年时代,2017,0(2):86-86.
-
6冯伟珍.孔子与苏格拉底视野中的“子为父隐”解读[J].文教资料,2017(2):89-90. 被引量:1
-
7杨宇.民法制度中蕴含的民法精神探究[J].法制博览,2019(4):226-226. 被引量:2
-
8郭玲.2010年以来国内“亲亲相隐”制度研究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39(2):76-81.
-
9胡兴东.情理司法抑或经权司法:立足宋代的理论与实践辨正[J].法治现代化研究,2024,8(3):120-137.
-
1陆玉林.青年的个体意识和社会责任[J].中国青年研究,2003(9):20-20.
-
2齐道一.组工干部要常用“三种镜”[J].党员生活(湖北),2012(12):51-51.
-
3刘齐家.论公仆的个体意识[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2):54-55.
-
4袁仁琮.侗族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1990,10(3):23-30.
-
5韩春晖.以人为本应着眼“法定权利”[J].楚天主人,2013(12):51-51.
-
6庄琳,张扣林.论推进“三个代表”学习的哲学基础——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02(2):32-35.
-
7刘文凯.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山东人大工作,2011(11):15-16.
-
8张忠璞.浅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煤炭高教研究(太原),1998(2):52-55.
-
9田建国.注重学生思想特点研究的动态化——也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之三[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3(5):59-59.
-
10陈建坡.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党外代表人士意识形态领导必要性浅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41-4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