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7,共5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0
-
1何波,刘旭东.论民族教育结构的改革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1998,9(1). 被引量:5
-
2周建华,胡忠良,肖德胜,李景和,蒋海鹰.病理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164-165. 被引量:2
-
3陈维彬.温州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1-3. 被引量:16
-
4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被引量:181
-
5[1]王建华.教育产业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N].中国市场经济报, 1999-07-08.
-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
7黄莲琴.师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之魂[J].福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8,4.
-
8林惠红.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J].教育文摘周报,1997.1.8.
-
9毕芳芳.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J].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0,1.
-
10曹理何工编写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
引证文献16
-
1郭文.试论贫困地区在当前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冲突及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1-3.
-
2张泓.新世纪中国高教发展态势之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3(3):219-224.
-
3孙建明.略论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1(6):84-87. 被引量:1
-
4石扬令.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其特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9):80-82.
-
5耿文男.论教育与中国经济发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107-108.
-
6叶秉良,戴文战,杨蔚琪.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69-1472. 被引量:29
-
7彭劲武,胡永斌,冯德云,周建华.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208-209.
-
8骆永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4(1):86-89. 被引量:16
-
9赵胜年.教学资源共享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关于学院路地区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若干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2):69-71. 被引量:12
-
10蔡红暹.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1(2):20-22.
二级引证文献80
-
1王秋峰.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 被引量:1
-
2金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电大应对的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8(1):37-39.
-
3舒永安,韩卿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转变”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3):32-35. 被引量:1
-
4叶美萍.浅论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3):60-65. 被引量:2
-
5韩琳,杨兴权.对我国体育院校办学定位的探析[J].体育科研,2005,26(2):20-23. 被引量:4
-
6滕爱玲,王守仁,杨丽颖.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212-213. 被引量:3
-
7薛文平.学校德育的新途径:网络德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2):44-46. 被引量:9
-
8王之国.构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55-56. 被引量:3
-
9刘占彦.高校教育信息化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6):29-31. 被引量:9
-
10何艳丽,周红雷.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303-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