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学研结合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三级跳”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5-16,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5
-
1杨叔子.进入新世纪 大学怎么办[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2):5-12. 被引量:5
-
2曾娟,万君康.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因素分析论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4):3-4. 被引量:8
-
3刘献君.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J].求是,2002(3):54-55. 被引量:32
-
4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9.
-
5原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李德焕同志在1986学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R].
-
6章开沅,余子侠.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总序.
-
7魏海苓.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中国大学战略管理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139,136.
-
8校史编写组.缩影:华中理工大学四十年[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88.
-
9王冀生.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7):1-7. 被引量:27
-
10[2][6]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5,3.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张德英.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88-90. 被引量:22
-
2李霞,毛雪莲,盛怡,王露琰.产学研成功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价值工程,2007,26(8):45-47. 被引量:1
-
3姜义平.基于产学研联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4):336-338. 被引量:3
-
4王成军,公艳,窦德强.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5):18-20.
-
5张荣珍,饶志明,堵国成,徐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巡礼[J].中国轻工教育,2009,12(2):7-9. 被引量:4
-
6张国梁,孙照斌,何燕丽,安胜足.木材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动力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0,38(3):7-9. 被引量:2
-
7贾昌全.重庆市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现状分析[J].全国商情,2010(12):24-26. 被引量:1
-
8程丽华,谢颖,周锡堂,王平.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10):170-171. 被引量:5
-
9常永胜,罗海鸥.基于创业导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2(6):100-104. 被引量:9
-
10常永胜,揭聪.创业型大学: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战略性转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5):8-12. 被引量:3
-
1周济.高校应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前沿[J].中国外资,2000(7):29-30.
-
2潘云鹤.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优势作用[J].中国外资,2000(7):27-28.
-
3阎俊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下),2006,0(7):25-25.
-
4韦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推进高校技术创新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0(3):3-7. 被引量:14
-
5厉以宁.21世纪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投资与合作,2000(7):119-120.
-
6赵长禄.如何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0(1):42-44.
-
7沈为平.面向企业 把技术创新落到实处[J].中国高等教育,1999(19):10-11.
-
8李云峰.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勇力的培养[J].新教育(海南),2008(1):46-46.
-
9丁文江.面向21世纪的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J].工业技术进步,2000(6):40-41.
-
10蒋红,谈顺法,古蕴华.加强统筹规划 推动产学研结合[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1):35-3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