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化式道德教育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0年第12期11-12,共2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
2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词典》,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第53页.
-
3.《列宁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55页.
共引文献33
-
1程中原.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论略[J].党的文献,2004(4):23-30.
-
2邓喜道.论影响主体认识能动性的主观因素[J].江汉论坛,2005(1):87-89. 被引量:1
-
3温克勤.略论汉代和宋明儒家伦理的知行统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5(4):42-46. 被引量:1
-
4王平.新闻激情探析[J].当代传播,2006(1):95-97.
-
5吴金昌,齐平.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最佳结合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6(4):47-49.
-
6李资源.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J].广西民族研究,2006(3):7-11. 被引量:4
-
7张浩.论情绪和情感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6(6):78-84. 被引量:26
-
8吴巨培,余华.试论技术建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J].求索,2006(11):143-144.
-
9金薇吟.试论交叉学科的类型质及其生成因[J].学术界,2006(4):93-98. 被引量:6
-
10张国启.修身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当代价值判断[J].江汉论坛,2007(1):15-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