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9-21,38,共4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共引文献17
-
1殷玲玲.小学数学课堂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点选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S02):68-70. 被引量:5
-
2邓慧林.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z1):38-41.
-
3王毓珣,吴仁英.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构建申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5):5-8. 被引量:5
-
4周丹.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100-102. 被引量:4
-
5谢媛媛.我国品德测评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2):115-118. 被引量:1
-
6胡朝兵,张大均.国内外品德测评方法述评与展望[J].中国教育学刊,2008(3):40-44. 被引量:16
-
7黄雪娜,崔淼.英、法、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比较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0):26-30. 被引量:9
-
8赵艺.近年我国品德测评方法分类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2):21-25. 被引量:1
-
9陈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的公平性问题——美国NAEP的政策与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2):11-15. 被引量:4
-
10刘懿.英国督导质量监控体系的借鉴与思考[J].求索,2010(12):180-18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9
-
1曹明海,张曙光.发展性语文学习评价观的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2005(1):50-52. 被引量:4
-
2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3杜英.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28-29. 被引量:5
-
4斯塔弗尔比姆著,陈玉琨译.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
5杨雯.论语文自主学习[J].课程与教学,1995(8).
-
6廖大海.略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三个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0(1):17-19. 被引量:27
-
7谢慧萍.上海市小学生评价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1(2):21-25. 被引量:3
-
8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5):14-18. 被引量:318
-
9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3):59-60. 被引量:22
-
1张维方,许家玉.高校后勤改革动向分析[J].枣庄师专学报,1993(4):33-35.
-
2李茜,王颖.中小学教师培训新动向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80-82. 被引量:2
-
3叶美春.中学物理新动向分析[J].生活教育,2009(6):52-53.
-
4姚翰英.2015年高考新课标化学十大热点命题动向分析[J].广西教育,2015,0(18):116-117.
-
5王毓珣,韩仁生.素质教育研究新动向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9(6):12-15.
-
6李广,马云鹏,高山达雄.日本义务教育改革动向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8-41. 被引量:3
-
7齐晓恬.推动普及,政府主导,实施项目——美、英、印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3,40(2):71-79. 被引量:2
-
8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整体变革研究报告[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7(16):12-17.
-
9汤建民.我国科学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3):27-30. 被引量:3
-
10刘婧.对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认识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8):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