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世纪中学语文对郭沫若诗歌的选用与教学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世纪以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开始注意选用郭沫若不同风格的诗歌,但在选用数量及在教科书中的地位总体呈现弱化态势。其原因是"去中心"的语文教科书编选理念的确立;学界乃至民间话语体系对郭沫若其人其作的争议与偏颇;另外,由于研究者和编选者对郭沫若诗歌的儿童文学特质认识缺失,郭沫若诗歌作为语文教学资源的价值被大大削弱。由于教师以"反映说"解读文本的思维惰性,诗歌鉴赏长于优美、短于崇高美的审美心理,导致郭沫若诗歌教学视角的单一,教学方法无所适从和无所用心;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多角度地认知郭沫若诗歌价值,改革郭沫若诗歌的教学方法,在培养青少年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保持中国文化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王华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3年第3期66-70,共5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金 四川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SC11E015)"<女神>接受史"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2废名.谈新诗[M].北京:北平新民印书馆,1944.
  • 3王富仁.他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A].郭沫若研究·第7辑[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3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