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电影《朗读者》中的道德审判和历史认知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电影《朗读者》中,女主人公汉娜的形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意蕴,其本身更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一方面,汉娜是"二战"中曾为纳粹服务过的德国普通民众的缩影,对汉娜进行道德审判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她身上因"无思"而产生的"平庸的恶"。另一方面,汉娜代表着历史与过去,是过去与现实相互碰撞的场所,她的个人悲剧充分反映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复杂关系,鲜明地突出了"理解过去即是理解当下"的历史认知。
作者 方仪力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73-74,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12SZYQN1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杨布路厄,伊丽莎白.耶路撒冷的史希曼:1961-1965[A].栽汉娜·阿伦特,等.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C].孙传钊,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 2Arendt Hannah. Eichmann in Jerusalem : A Report on the Banal- ity of Evil [ M ]. New York : The Viking Press :290.
  • 3徐贲.平庸的邪恶[J].读书,2002(8):89-9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2

  • 1李昌熙等.采煤机[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 2陶驰东.采掘机械[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5.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