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能有人会质疑:一节语文课,不好好去读读、写写、练练,为什么要反复讨论、试验一个科学结论,而这个结论似乎早已被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篇权威的课文盖棺论定。然而它的确发生在我们真实的课堂里。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带着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奇妙的探索之旅”。这样的课堂不常见,但很珍贵。课堂里有很多个声音,有很多种怀疑,有很多次碰撞、放弃,当然也有很多次努力与拐弯。但有一种东西值得我们去坚持,那就是始终期待独立思考的声音能在课堂上发出——我甚至认为,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隐藏着这个看不见的教育目的。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教师,便不会诞生独立思考的学生。换句话,学生的思考力从何而来,首先要打量打量那个站在讲台上的入。课堂教学是复杂的,复杂到让人容易在无数个细节中迷失;人类思维也是复杂的,复杂到把独立思考变成一件艰难的事情。这节显得“异类”的课,有着巨大的张力和清晰的方向感,这种张力和方向感来源于强大的思考力、判断力和科学精神。很多知识都需要经历才能成为人思想的一部分。试想,如果学生不真实置身于直面权威、对立群氓、遭遇反对、质疑甚至攻击的情境,他如何体会科学进步的艰难细节和人类精神的伟大之处?如果不体会权威乌云压顶的压力以及无知无识裹挟而来的洪流,又如何能让独立思考能力像大石块下的野草一样执着生长?说实话,无论何种学科,这种启蒙都是十分必要的。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36,共4页
People's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