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升法炼制白降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升法炼制白降丹与传统降法进行了比较性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升法收丹率明显高于传统降法 ,前者为 140 % ,后者为 6 2 .5 % ,而收丹量 +药底量 /处方总量× 10 0 %差异不大 ,说明传统降法化学反应进行不完全 ,升法炼制的白降丹在质量上与传统降法几无差别 ,而且简单易行 。
作者
宋小妹
冯改莉
高亚琴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白降丹
实验研究
升法炼制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9
1
汪洪,张文叶.
丹剂类药物的沿革及药理作用浅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0):690-690.
被引量:5
2
张志洪.
夏少农应用白降丹的经验[J]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6,10(1):41-44.
被引量:1
3
姬元璋,姬君超,姬胜超.
白降丹临床实用新探[J]
.江西中医药,1993,24(2):26-26.
被引量:3
4
陈荣明,潘立群.
外用升、降丹制剂引起汞吸收的临床观察[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215-216.
被引量:10
5
刘禄高.
我是怎样炼成红升丹和白降丹的[J]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3):80-80.
被引量:1
6
李永刚,潘立群.
外用升丹制剂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88-89.
被引量:4
7
马静,朱朝军,张朝晖.
李竞教授应用致新丹清创经验[J]
.河北中医,2011,33(12):1769-1770.
被引量:1
8
桂东浩,张梅,罗杰英.
电炉升制几种降丹的研究[J]
.中成药,1990,12(12):21-22.
被引量:2
9
丁晓雯,方勇.
倪毓生医师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12,43(10):16-17.
被引量:8
10
李品川,张朝晖,马静.
糜蛋白酶与红升丹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疗效比较[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4):328-33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张志国,皮晓华,左亚杰,杨磊,谢洲,梁雪娟,镇兰萍,孙劲松,吴萍.
传统制备白降丹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2):334-336.
被引量:1
2
徐洋,张清波,笔雪艳.
中药传统丹剂现状与创新探讨[J]
.黑龙江医药,2022,35(5):1066-106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徐洋,张清波,笔雪艳.
中药传统丹剂现状与创新探讨[J]
.黑龙江医药,2022,35(5):1066-1069.
被引量:2
2
时军,陈求芳,赵平,咸庆飞,单玲玲,李晓菁.
古诗词融入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实践[J]
.药学教育,2024,40(3):56-59.
3
徐强,詹天诚,张朝晖.
丹药在慢性疮面组织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机制[J]
.皮肤科学通报,2024,41(3):249-256.
1
姬元璋,姬君超,姬胜超.
白降丹临床实用新探[J]
.江西中医药,1993,24(2):26-26.
被引量:3
2
黄有瑞.
白降丹枯痔液治疗痔疮25例[J]
.江西中医药,1995,26(S4):45-45.
3
李清学.
润、燥、降、升四法治便秘[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78-79.
4
汤翠娥,袁劲松,王奇成.
三仙丹与白降丹的炼制[J]
.湖南中医杂志,1992,8(5):30-31.
被引量:2
5
蒲和平.
白降丹疮疡疾病治验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7):75-75.
6
郑青前.
奇特的中药发泡疗法[J]
.医药与保健,2001,0(12):18-18.
被引量:1
7
孙启明.
探《本草纲目》轻粉第三方的化学实质——白降丹[J]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5):308-310.
被引量:1
8
程细平.
白降丹外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4,13(1):57-57.
被引量:1
9
姜静娴.
论“涩、开、降、升”四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6):410-411.
被引量:1
10
杨东晖,韩德和.
升降气机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34-36.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