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痛泻要方中防风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痛泻要方最早见于《丹溪心法》,主治痛泻。后人在实际运用此方时总结出本方的功效为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主治脾虚肝强之痛泻。症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4味药组成。方中白术味甘而苦,甘能补益,苦能燥湿,为补益脾胃之气、燥湿化浊止泻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既能酸敛收涩,又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防风胜湿止泻、疏肝理脾。全方补中有泻,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气机调畅则痛泻自止。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5期53-54,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李飞.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07-1809.
  • 2朱丹溪.丹溪心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
  •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1,23,24,26,28.
  • 4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6.
  • 5汪昂.医方集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6.
  • 6柴发.防风木香汤治疗术后肠胀气42例[J].吉林中医药,1988(4):22.

共引文献723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