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兼论高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被引量:5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62,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8
-
1李道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38-41. 被引量:3
-
2李宏伟,张会明,王明东.地方本科院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S1):159-160. 被引量:12
-
3梅清华.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80-83. 被引量:17
-
4李国华.高校本、专科教育都应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19-21. 被引量:7
-
5阳光宁.高师院校综合专业若干问题研究与实践反思——以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3):100-103. 被引量:2
-
6[2]闻山.选高职:专业?选就业?选职业?[N].北京青年报(网络版), 2004-06-07.
-
7[5]马思援.江苏职教在"五个服务"中发展壮大[N].中国教育报,2004-06-12(1).
-
8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
9吴启迪.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光明日报,2004年4月1日
-
10徐丽华,岳文泽,陈鹏.论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新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21-12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
-
1邱强,李增平,李加棋,聂固国.加强高职文科实践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3):264-268. 被引量:2
-
2哈斯其木格.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教育(C),2015,0(1):66-67.
-
3潘宝红.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视角[J].内蒙古教育(C),2015,0(1):68-70.
-
4王国洪.新建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4):166-167.
-
5项亚红.综合文科课程的认识与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2017,16(26):70-71.
-
1韩艳.试论综合文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2):50-52.
-
2人文教育学学科介绍[J].怀化学院学报,2013,32(6).
-
3李洁.论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45-46. 被引量:2
-
4唐银盛.“寓教于乐”的学前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2):68-68.
-
5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2):5-11. 被引量:108
-
6阮奎,朱波涌.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8):77-78. 被引量:1
-
7刘焕彬.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1997(4):6-7.
-
8杨扬,刘海苹,王景波.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49-50. 被引量:8
-
9阳光宁.关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3,17(6):108-111. 被引量:1
-
10阳光宁.“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3,17(4):9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