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共生理论视角下构建文秘专业校际合作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在校学生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也比较认可。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的文秘专业招生规模逐年缩减,文秘专业校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减少,文秘专业被边缘化了。为此,加强文秘专业建设的研究,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尤为迫切。
作者
王勇
机构地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秘书之友》
2013年第10期40-42,共3页
Secretary’s Companion
关键词
文秘专业
合作机制
共生理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满意度
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队伍素质
实验实训条件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肖丽珍,韦伟.
文秘专业萎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31-33.
被引量:2
2
王东红.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2):56-58.
被引量:22
3
陈凤先,夏训峰.
浅析“产业共生”[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54-56.
被引量:14
4
丁金昌.
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10(1):66-67.
被引量:22
5
王静,任建华.
校际合作网络经营模式及其案例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5):131-13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陈蓓.
试论高职秘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05(18):24-25.
被引量:5
2
陈文蕾.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
.秘书,2005(6):14-15.
被引量:25
3
颜玢岩.
浅谈旅游资源整合[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64-65.
被引量:29
4
王兆华,尹建华.
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2):80-85.
被引量:97
5
郭翔,钟书华.
基于循环链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J]
.科技与管理,2005,7(2):32-34.
被引量:9
6
汪溢.
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6):35-36.
被引量:1
7
王欣,吴殿廷,方修琦,肖敏.
旅游资源整合新论[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4):29-33.
被引量:47
8
闫振存.
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6-42.
被引量:28
9
郗永勤,金剑锋.
福建省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探讨[J]
.能源与环境,2006(1):37-40.
被引量:7
10
毛玉如,孙启宏,沈鹏,乔琦,段宁.
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链网结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42-4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56
1
魏顺平,魏芳芳,宋丽哲.
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高职院校校际合作结构与特点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7):31-40.
被引量:5
2
张楠楠,王伯铎,王清芬,马俊杰,孙宁生,赵琳.
铅锌冶炼行业工业共生模式实例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2):203-206.
被引量:4
3
兰新萍,龙如银.
基于博弈分析的煤炭城市共生产业链产品定价研究[J]
.资源科学,2010,32(9):1698-1703.
被引量:2
4
王佳,陈冰冰.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以唐山、秦皇岛、沧州为例[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23-124.
被引量:3
5
纪金雄.
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59.
被引量:26
6
纪金雄.
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利益协调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24-130.
被引量:16
7
陈红.
“剩余物质”产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J]
.学术交流,2011(10):107-111.
8
虎保成.
对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共促发展的思考[J]
.广西教育,2011(36):60-61.
被引量:4
9
刘林舟,武博,孙文霞.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发展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62-64.
被引量:16
10
廖姣,明庆忠.
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初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74-7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
1
李灿.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目标函数——基于共生理论的解释[J]
.当代财经,2010(6):117-122.
被引量:30
2
毛才盛,田原.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共生理论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9,39(7):7-12.
被引量:110
引证文献
1
1
王中华,刘志婷.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J]
.西藏教育,2021(5):52-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马伟楠.
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生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21(22):13-19.
被引量:5
1
刘松平,刘国平,周艳荣.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5):34-35.
被引量:14
2
江民华.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2015,20(2):35-37.
被引量:6
3
刘佳环,陈利,何静.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职业教育研究,2008(8):25-26.
被引量:9
4
蔡丽亚.
在“凭借”中促“共生”[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6,0(1):89-90.
5
黄厚江.
语文共生教学的提出背景及理论根据[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6,0(2):10-12.
被引量:2
6
徐坤银.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6,0(36):78-78.
7
葛莉,邓孟真,崔若伟.
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渊源[J]
.明日风尚,2016,0(15):244-244.
8
九大名校优势互补 中国建“常春藤联盟”[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1):28-28.
被引量:1
9
黄勇.
选择原点,建构共生阅读教学课堂[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0(12):9-10.
10
吴娟.
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理性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2):8-9.
被引量:3
秘书之友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