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的《梅雨之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施蛰存是193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在艺术上,他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革新了传统小说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品《梅雨之夕》,深受西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作者
滕云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艺海》
2013年第9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施蛰存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梅雨之夕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施蛰存.现代名家经典(第一辑)[M].长沙:新世纪出版社,2004(9):38.
2
鲁迅.鲁迅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9(5):296.
1
王宏燕.
从叙事学角度看《梅雨之夕》[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3):30-30.
2
王爽,黄德志.
生动的语言艺术——论施蛰存《梅雨之夕》的语言特色[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7):59-61.
被引量:1
3
杨迎平.
《梅雨之夕》:朦胧的诗[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12):69-72.
4
曾娅先,郭玲.
商业文化与都市中的现代人——论施蛰存的小说《梅雨之夕》[J]
.昌吉学院学报,2006(3):13-15.
被引量:2
5
理清丽.
瞬间/历史:《梅雨之夕》与《游园惊梦》意识流之比较[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0,5(3):70-73.
被引量:2
6
郭晶,温兆海.
海派小说的上海空间解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8):123-124.
7
王涛.
施蛰存小说接受初探——以《梅雨之夕》为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7):12-12.
8
侯妍妍.
在传统与现代间游走——浅析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J]
.参花(上),2017,0(2):142-142.
被引量:1
9
夏小凡,黄德志.
“两个女人”间的挣扎——试析施蛰存《梅雨之夕》中男性“自我”与“本我”的关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7):55-56.
10
左敏毓,黄德志.
为人生谱一曲真善美之歌——试析施蛰存小说《梅雨之夕》[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7):51-52.
艺海
201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