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国演义》回目对偶的分类和表达效果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章回小说的体制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种外在结构样式,回目是章回小说的代表性特征,它的出现取代了以卷次为主的传统小说。《三国演义》作为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回目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形式上看,有七言对偶和八言对偶两种;从内容上看,一般采用正对对偶和串对对偶;从回目对偶表达效果分析,一是彰显人物形象,二是突出情节或主题。
作者
邓煜
机构地区
榆林学院中文系
出处
《榆林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6-49,共4页
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
关键词
回目
对偶
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7.
2
(明)罗贯中(著),(清)毛纶、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石麟.
章回小说回目的来源演变及其文化意蕴[J]
.明清小说研究,2004(1):22-31.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
1
阳建雄.
《水浒传》回目的四大瑕疵[J]
.河北学刊,2008,28(2):128-130.
2
葛鑫.
从回目的角度谈《平妖传》的版本问题[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46-47.
3
刘迎姣.
《红楼梦》回目音乐美缕析[J]
.文教资料,2009(33):7-9.
4
杨小敏,饶道庆.
明清章回体小说文体探源[J]
.社会科学家,2009,24(12):21-23.
被引量:5
5
刘迎姣.
《红楼梦》回目形式美缕析[J]
.文教资料,2010(11):11-12.
6
王金明.
民间口头基础上的叙事话语结构阐释——以《江格尔》与《水浒传》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2):160-161.
被引量:3
7
卢梦.
“圆式”——论《西游记》结构模式[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4):11-13.
被引量:2
8
汪田田.
吴板桥英译《白蛇精记:雷峰塔传奇》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0(1):26-31.
被引量:1
9
何树燕,杨帆,文竞.
吴板桥《西游记》节选译本的译介与传播[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6):158-161.
10
朱李锴,王晓萌.
《续英烈传》版本探析[J]
.巢湖学院学报,2023,25(4):86-95.
同被引文献
4
1
刘永良.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J]
.红楼梦学刊,1998(3):182-191.
被引量:24
2
张晓红,冯奇.
从《三国演义》回目的翻译看文学作品中文化意义的转换[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89-93.
被引量:8
3
杜丽荣.
《三国演义》回目分析[J]
.汉字文化,2006(2):24-26.
被引量:4
4
陈晓莉,张志全.
《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中回目的翻译[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164-16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郭艳红.
《三国演义》回目语言刍议[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8-8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瑾.
论《三国演义》回目翻译的形式美[J]
.作家天地,2019(7):28-29.
1
邱飞廉.
微型小说写作拾零(之三)——兼谈《没有人……》[J]
.写作(中),2006,0(10):14-14.
2
陈小敏.
形式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内容[J]
.杂文选刊(下半月),2006,0(10):54-54.
3
周涓.
从《苍蝇》叙事策略与表达效果分析“老板”形象[J]
.文学教育,2016(19):28-29.
4
张红艳.
《苔丝》民谣叙事的文体效果分析(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9):57-58.
5
郭荣.
《推销员之死》中的陌生化效果研究[J]
.长江丛刊,2016,0(27):28-28.
被引量:1
6
邹海俊.
浅谈如何把握声乐作品的风格[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8):1-1.
7
杨雪翠.
从卷次命名及排列看海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读《文镜秘府论》有感[J]
.大观周刊,2012(45):68-68.
8
包相玲.
《女勇士》对话性叙事策略及效果研究[J]
.芒种,2015(1):72-73.
9
王丽萍.
《厄舍古屋的倒塌》恐怖效果研究[J]
.魅力中国,2010(6):260-260.
10
毛昱洁.
徐志摩诗歌的陌生化效果分析[J]
.长安学刊,2016,0(3):47-49.
榆林学院学报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