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诗歌中的楚辞意象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鲁迅一向推崇和赞赏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学,楚辞文学传统也深度影响了鲁迅的艺术思维和诗歌创作,表现为他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楚辞意象。这一点,从鲁迅的有关论述以及周作人、许寿裳等同时代人和后来的研究者的评价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作者
马芳
机构地区
安阳师范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27,80,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鲁迅诗歌
楚辞
意象
文学传统
诗歌创作
周作人
研究者
许寿裳
分类号
I210.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鲁迅先生的旧诗》,1950年10月19日《大公报》.
2
《鲁迅诗本事》,载《文学月刊》,1956年11期.
3
《"荃不察"与"荐轩辕"》,《南开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4
《致杨霁云信》,《鲁迅全集》第13卷,第227页.
5
周作人《(唐宋诗醇)与鲁迅旧诗》.见《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4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6
《集外集·序》,《鲁迅全集》第7卷,第4页.
7
.《从帮忙到扯淡》[A]..《鲁迅全集》6卷[C].,.344页.
同被引文献
63
1
张晶.
刘勰的审美意象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1):19-25.
被引量:2
2
孙隆基.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J]
.历史研究,2000(3):68-79.
被引量:65
3
靳新来.关注国民精神的文学之路一一论鲁迅的文学选择及其本质特征[A].绍兴鲁迅研究(2013)[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4
李荣华.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A].绍兴鲁迅研究(2013)[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5
苏慧霜.
鸟萃兮苹中——屈骚禽鸟意象书写及投影[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85-92.
被引量:1
6
李香麟.
《诗经》意象在《楚辞》中的衍变[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27(5):52-54.
被引量:3
7
李冬木.
明治时代“食人”言说与鲁迅的《狂人日记》[J]
.文学评论,2012(1):116-128.
被引量:38
8
梁文勤.
香花芳草的深层世界——《离骚》芳草意象群的多重喻指[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0(10):6-12.
被引量:2
9
李春.
比较文化视野中的历史危机及其救赎——鲁迅早期的思想与文学翻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135-149.
被引量:3
10
北塔.
述论鲁迅诗歌之英文翻译[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36-4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崔云伟,刘增人.
2013年鲁迅作品研究中的几个亮点[J]
.泰山学院学报,2014,36(4):49-57.
被引量:1
2
狄霞晨.
中国人种西来说与近代楚辞学新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4):92-101.
被引量:2
3
阳丛点.
论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意象--以《离骚》《九章》《天问》为中心[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4):85-9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琴.
基于语料库的蓝诗玲鲁迅小说英译临时词创造性应用研究[J]
.外国语,2022,45(3):102-110.
被引量:2
2
于海英.
从《离骚》解读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J]
.鄂州大学学报,2023,30(4):54-55.
3
严琴,许松.
清代楚辞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评陈欣教授《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5):82-86.
4
方铭,于静.
2020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24,45(3):29-42.
被引量:1
1
冯源.
任昉晚年作诗“欲以倾沈”考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3):169-173.
被引量:1
2
陈英.
试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81-84.
3
高建红.
战乱中的白流苏与斯嘉丽[J]
.大观周刊,2013(12):23-23.
4
李新.
同题共赋 文如其人[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36-37.
5
杨联文.
论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J]
.中华少年,2016,0(29):281-282.
被引量:1
6
黄悦均.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11):42-43.
被引量:1
7
罗阳富.
大众传媒对文学阅读的深度影响[J]
.电影文学,2007(14):65-66.
8
李耀鹏.
历史的幽灵: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想象与建构[J]
.北方文学(下),2013(5):12-12.
9
戴前伦.
生命律动的整体呈现与梵爱思想的主题观照——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主题生态的影响[J]
.当代文坛,2012(4):96-99.
被引量:1
10
陈兆福.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深度影响[J]
.山东文学,2007,0(12):69-71.
鲁迅研究月刊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