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代易学人才的分布及其变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代涌现出许多专门或兼及研习《易》的人才,从学术地理的角度分析,西汉易学人才主要集中在齐地和宋地,其次是鲁地、秦地和楚地;东汉则集中在秦地、韩地和魏地,其次是宋地、楚地、巴蜀和吴地。汉代易学人才分布的变动,受到政治、人口、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易学人才的分布及其变动是考察汉代易学传授中心演变的一个方面。
作者
李沈阳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汉代
易学
人才分布
变动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宋锡同.
建国六十年来大陆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现代哲学,2011(4):115-121.
被引量:2
2
张巍.
西汉地方《易》学中心考[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53-55.
被引量:2
3
刘大钧.
20世纪的易学研究及其重要特色——《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前言[J]
.周易研究,2010(1):3-12.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冯契.
《易传》的辩证逻辑思想[J]
.周易研究,1991(4):25-32.
被引量:4
2
吴怀祺.
《周易》研究八十年——从《周易研究论文集》(第一辑)谈起[J]
.周易研究,1989(2):94-100.
被引量:2
3
林忠军.
近十年大陆易学研究述评[J]
.文史哲,1995(5):101-105.
被引量:2
4
朱熹.《晦庵集·易象说》卷六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林忠军.《历代易学名著整理与研究丛书·总序》,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
6
[1]班固.汉书·儒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
[2]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3127.
8
[4]尚秉和.焦氏易诂:卷1[M].北京:中华书局,1991.
9
[5]班固.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0
周由.《解读周易》,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共引文献
13
1
任运忠.
论夏含夷语境批评视域下的帛书《易经》英译[J]
.周易研究,2023(2):105-112.
被引量:1
2
高石,谢金良.
巫学与《周易》美学的融通——王振复“文化易”研究方法与视野述评[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1):57-69.
3
林忠军.
中国当代易学研究回顾、困境与展望[J]
.当代儒学,2023(1):63-74.
4
宋锡同.
建国六十年来大陆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现代哲学,2011(4):115-121.
被引量:2
5
姜颖,赖祖龙.
论先秦儒家的有限性思想及其积极意义[J]
.中州学刊,2013(3):116-120.
6
郭萍.
《周易》对于儒家哲学当代重建的启示——关于“重写儒学史”与“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2015(3):146-154.
被引量:6
7
陈功文.
西汉梁国《易》学考察[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7):34-38.
8
修文举.
“科学易”的现代发展历程[J]
.学术交流,2017(12):26-32.
被引量:2
9
程旺.
论孔子易学中的德与占[J]
.周易文化研究,2012(1):30-45.
10
王文军,张立文.
经学视野下的王弼《周易》解释学新诠[J]
.齐鲁学刊,2019(2):22-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8
1
徐中舒.
巴蜀文化续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1):75-117.
被引量:47
2
徐中舒.
巴蜀文化初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21-44.
被引量:59
3
缪钺.
《巴蜀文化初论》商榷[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4):133-140.
被引量:13
4
蒙文通.
巴蜀史的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5):41-89.
被引量:49
5
卢云.
区域控制与历史发展——论秦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文化重心及其相互关系[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7(4):19-24.
被引量:4
6
邓经武.
论李劼人创作的巴蜀文化因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4):128-133.
被引量:13
7
张鹤泉.
东汉时代的私学[J]
.史学集刊,1993(1):54-59.
被引量:6
8
张垚.
动画对四川皮影戏的保护传承策略探讨[J]
.四川戏剧,2013(10):66-68.
被引量:3
9
陈玉峰.
浅析东汉的私学与士人[J]
.黑龙江史志,2015(9).
被引量:1
10
曹道衡.
关中地区与汉代文学[J]
.文学遗产,2002(1):4-1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李钊,张弘.
巴蜀文化与巴蜀非遗、农耕文化的关系研究述略[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49.
被引量:2
2
刘德杰.
论东汉文学创作地理整体格局及其变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2):131-135.
被引量:2
3
李沈阳.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东汉私学论析[J]
.唐都学刊,2023,39(1):10-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钊,秦美玉.
2014年巴蜀文化研究现状与思考[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7(1):287-294.
2
李小白.
从“体国经野”到“触兴致情”——论张衡赋的时代特征[J]
.学术交流,2019,0(7):162-171.
3
唐元.
论先秦至隋唐时期儒家北学的发展演变[J]
.保定学院学报,2023,36(6):53-59.
4
陈小园.
新时代赋予传统巴蜀农耕文化现代性特征的路径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24(1):51-53.
1
苏全有,李风华.
晚清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特色[J]
.平原大学学报,2003,20(3):83-86.
被引量:1
2
蒋建国.
清代湖南科举述评[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3(4):108-113.
被引量:1
3
杨斌.
清代贵州人才的地域分布[J]
.贵州文史丛刊,1995(2):60-65.
被引量:4
4
夏增民.
历史学术地理刍议——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学术地理研究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73-78.
被引量:4
5
问永宁.
《太玄》与汉代易学[J]
.唐都学刊,2006,22(5):13-15.
被引量:1
6
张秀枫.
一句预言成就秦长城[J]
.政府法制,2014,0(26):29-29.
7
贾巨川.
开国总理秦地行[J]
.党史文汇,2004(11):15-19.
8
滕雪慧.
汉代吴越人才分布特点及原因初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57-59.
9
滕兰花.
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J]
.广西文史,2005(1):78-82.
10
李传军.
秦汉时期的地域官脉及其成因——从“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谈起[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1):45-50.
被引量:3
江汉论坛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