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影像媒介叙事中的民族集体记忆建构--以四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为例 被引量:2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媒介的电影其影像的气质、风格和深度成为民族文化性格与文化态度的标识,成为人类借助镜像发现自我与他者的独特方式,也成为民族心灵成长进程中的特殊记录者。通过考察"南京大屠杀"这一特殊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像,审视主观表达与民族记忆建构之间的关系,不失为研究影像媒介与集体意识建构的重要角度。受西方主流价值观影响的影像产品,正经历跨国界、跨区域的全球化认同的价值重构,民族电影愈发需要加强影像叙事的理论研究,从现代性中寻找自身的文化主体、寻找符合民族价值取向的历史书写视野,让民族文化形象能够通过影像面孔置于全球化复杂语境中,建构并完善民族文化的表达权与话语权,以实现文化自觉。而通过对文化权力规约的调整以塑造与引导集体记忆和民族认同观,进而逐渐形成民族的结构性集体记忆,应该是中国电影建构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问题。
作者 李娟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171,共6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贾磊磊.影像国家的文化认同及其现实意义[J].文化艺术研究,2008,1(1):186-192. 被引量:18
  • 2[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的诗学问题[M].白春仁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4.
  • 3[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190

引证文献25

二级引证文献1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