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六力联动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激励与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如何通过激励来实现科技人员个人潜能的发挥,一直是科技制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针对科技人员的激励需求,可构建基于愿景激励、保障激励、工作方式激励、制度激励、社会激励、自我实现激励六力联动的机制,以期调动科技人员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
作者
张燕
吴南中
机构地区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
出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45-49,共5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基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SKT02)
关键词
激励需求
激励机制
个人潜能
科技人员
分类号
G316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唐金秀.
科技激励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科技奖励,1995,3(1):27-30.
被引量:3
2
朱德友.
高校激励机制建设研究论纲[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1):169-171.
被引量:10
3
李强,钟书华.
国外科技奖励“激励-竞争机制”研究述评[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25-28.
被引量:8
4
Colejr, Cole's.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Science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5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9.
6
彭飞霞,吴南中,何剑群.
中印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与启示[J]
.科技和产业,2012,12(5):161-163.
被引量:2
7
徐治立.
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困境[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35-37.
被引量:5
8
郑杭生 李强.社会运行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3..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江昀,扬文武.
印度科技奖励制度及其社会影响[J]
.南亚研究季刊,1999(2):49-53.
被引量:6
2
阙维明.
浅谈珠海市实行科技重奖的背景与深层意义[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2,4(2):14-17.
被引量:1
3
王炎坤.
我国科技奖励对象和分配探析[J]
.科学学研究,1993,11(2):49-56.
被引量:2
4
王敏慧.
科技革命与管理体制变迁[J]
.科学学研究,1993,11(3):70-76.
被引量:2
5
徐安,傅继阳,赵若红.
中美科技奖励体系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4):29-31.
被引量:14
6
《思维着的哲学智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7
COLE J R,COLE S.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Scienc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5,46,138,19,114,176.
8
MERTON R K.Priorities in Scientific Discovery: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57.22:635-659.
9
MERTON R K.Social structures,and anomalous[M]//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10
GASTON J,SONS W J.The Reward System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Science[M].Inc.New York.1978.
共引文献
46
1
左新荣,王光能,赵芳.
社会体育发展中的利益审视[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3):16-17.
被引量:5
2
许发民.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社会基础[J]
.法律科学,2002,20(1):42-51.
被引量:6
3
张永光,毛建儒.
社会激励思想的理论创新——对邓小平“先富论”历史地位的新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9):1-4.
被引量:2
4
谭桂娟,张永光.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运行激励机制的演变[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0):29-32.
5
郑杭生.
“环境—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论[J]
.甘肃社会科学,2007(1):5-7.
被引量:12
6
张永光.
关于社会建设概念体系的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7(9):44-47.
被引量:9
7
王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激发机制探究——利益、舆情与制度视阈下的整合性思考[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4.
8
王润斌.
体育运行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2009,28(3):5-7.
9
任堃.
论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484-486.
被引量:1
10
唐建倦.
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发展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123-125.
被引量:8
1
王锦文.
论图书馆员个人潜能的发挥[J]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5):6-8.
被引量:7
2
黎红.
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员的思考[J]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0,14(3):4-6.
被引量:1
3
彭淑华.
论激励机制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3(4):67-70.
被引量:25
4
赵雅琴.
高校图书馆的激励管理[J]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4):90-92.
被引量:1
5
李红霞.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机制探析[J]
.中国职工教育,2013,0(9X):116-117.
被引量:2
6
禤展图.
新体制下对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关怀[J]
.传播与版权,2014(6):43-44.
7
唐亮.
记者要增强编辑意识[J]
.新疆新闻出版,2008,0(6):66-66.
8
李葵香.
论图书馆专业人员使用与培养[J]
.改革与开放,2009(9X):174-175.
被引量:2
9
夏春红.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2):171-172.
被引量:2
10
陈秀英,杨海燕.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69-70.
被引量:6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