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冲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存在两种德育。那些直接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明确外显的德育方式我们称之为显性德育,而那些非直接的、暗含的、通过学生无意识心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德育方式被称之为隐性德育。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作为高校德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存在互相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实际德育可能产生与设定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影响。显性德育影响和隐性德育影响发生偏离,甚至冲突,直接导致高校德育功效被削弱、甚至抵消。
作者
徐建军
邹杨华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党委
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管理观察》
2013年第26期81-83,共3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关键词
隐性德育
高校德育
显性
冲突
德育方式
德育影响
心理机制
相互依存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N].中国教育报,1995-12-21.
2
王鑫·许智宏批大学排行榜误导学生[N/OL].重庆晨报.(2013-04-09)[2013-9-1].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html/2013-04/09/content一1627371.htm.
3
邵龙宝.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5月.
4
赵祥麟 等.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
张应强.
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为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而作[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7):11-26.
被引量:10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J]
.科学与社会,1999(1):50-54.
被引量:33
2
潘后杰,李锐.
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0(3):100-108.
被引量:25
3
金生鈜.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
.教育研究,1995,16(8):15-18.
被引量:107
4
何培忠.
地球时代的新的价值论[J]
.国外社会科学,1995(9):29-37.
被引量:8
5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断想——为赵婷婷《大学何为》一书而作[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1):1-4.
被引量:18
6
张应强.
大学校长与大学精神——《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评介[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103-104.
被引量:4
7
韩美林.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6(05S):10-10.
被引量:1
8
尤西林.
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1-5.
被引量:50
9
许美德,俞理明.
西方大学的形成及其社会根源[J]
.教育研究,1981,2(12):81-87.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923
1
莫晓辉.
大学精神的复归与超越——读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思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53-56.
2
陈金凤.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构想[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7,8(5):72-74.
被引量:1
3
邵桂华,孙庆祝.
从“工具主义”到“人文关怀”:学校体育教学的范式转变——自组织的学校体育教学展望[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82-86.
被引量:26
4
范晓滢,饶武元.
多元文化冲击下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
.成功,2009(11):25-26.
5
徐绪卿,杨二辉.
民办大学精神探论[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8(5):4-8.
6
杨华.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5(4):5-7.
7
潘发勤,赵广忠.
论道德教育中的活动——体验学习[J]
.教育探索,2004(7):95-97.
被引量:3
8
傅松涛,刘树船.
教育生活简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5):1-5.
被引量:25
9
郭晶星.
如何提高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吸引力[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96-100.
被引量:10
10
王习胜.
创造教育滥觞史考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1):60-63.
被引量:1
1
吕素香.
美国高校隐性德育的载体、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
.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3(10):34-38.
2
许立新,陈芳.
隐性德育的作用机理及表现形态[J]
.甘肃高师学报,2010,15(4):85-87.
被引量:3
3
吕素香.
美国高校隐性德育的载体、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
.中国青年研究,2013(9):110-113.
被引量:14
4
周秀雄.
试论隐性德育及德育课程改革[J]
.肇庆学院学报,2004,25(4):94-96.
被引量:2
5
薛莉.
学校隐性德育及其特点探微[J]
.中国德育,2006,1(10):15-17.
被引量:8
6
张伟强.
德育方法的转换与途径新识[J]
.求索,2007(2):120-121.
被引量:11
7
王桂兰.
学生管理与素质教育[J]
.铜陵学院学报,2004,3(2):127-128.
8
苏永梅.
浅探隐性德育及课程改革[J]
.大江周刊(论坛),2012(9):190-190.
9
周凤林.
关于学校隐性德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1(9):77-78.
被引量:7
10
周泽高.
课堂教学与隐性德育[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16(1):10-11.
被引量:1
管理观察
2013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