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及临床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动脉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由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教研室提供常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30具(男16,女14),尸体经腹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目镜放大倍数×10),对供应肝外胆管的主要动脉进行了逐一的解剖,并观测各支发出的部位、进入胆管的部位。结果有多条动脉营养肝外胆管,不同部位的胆管有相应的动脉供应。主要供血的动脉有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后动脉。这些供血动脉在肝外胆管周围吻合形成血管吻合链,分布于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后段、上段和肝总管段,血管吻合链的主干紧贴胆管的左缘纵向走行的动脉称为左边缘吻合动脉(3点钟动脉),紧贴胆管右缘走行的动脉称为右边缘吻合动脉(9点钟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肝右动脉或胆囊动脉或附近其他动脉吻合形成左边缘吻合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胆囊动脉或肝右动脉吻合形成右边缘吻合动脉。结论深刻理解肝外胆管的血供,在胰十二肠切除术中能减少术后胆管缺血的发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8期447-448,共2页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9

共引文献66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