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59,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8-459页.
-
2《列宁选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
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版)[M].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7页.
-
42000年10月1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适应跨国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合理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严格监督外债融资,防范外债风险.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提高透明度."
共引文献28
-
1伊永德.执政能力建设与政治合法性[J].理论前沿,2004(15):26-27. 被引量:4
-
2李庆钧.霍布斯:理性与社会秩序[J].江海学刊,2004(6):52-56. 被引量:8
-
3欧阳康.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6(1):31-38. 被引量:22
-
4董建萍.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J].浙江社会科学,2006(4):3-9. 被引量:4
-
5申来津.法律与行为选择:法律激励及其发生机制[J].法学杂志,2006,27(4):56-58. 被引量:16
-
6叶昌友.论马克思、恩格斯“个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逻辑起点[J].科学社会主义,2006(4):28-30.
-
7武市红.邓小平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与思考[J].党的文献,2006(6):61-65.
-
8傅守祥.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2):134-141. 被引量:23
-
9程伟.“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求索,2007(4):142-144. 被引量:8
-
10刘旺洪.论民间法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7(4):126-132. 被引量:19
-
1龚守相,黄斌.大学生对分配制度改革的心态反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35(2):53-56.
-
2书生,徐安兴.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关键是分配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91-93.
-
3朱新义,丁世学,滕建河,黄勇.高校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4):41-43. 被引量:3
-
4乐倩,张嘉.象牙塔内的改革风暴[J].读报参考,2000(1):6-8.
-
5张春楼.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1):73-74.
-
6王耀廷.以人为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0,0(12):10-11. 被引量:5
-
7翟业虎.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经济瞭望,2000(6):42-42.
-
8苏银善.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州师专学报,1996,18(3):91-94. 被引量:3
-
9薛浣白.迎接严峻挑战,把握大好形势,开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J].教育人事,2001(4):8-13. 被引量:1
-
10郑劭煌.浅谈小学美术课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8,0(10):3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