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史研究的“现代性”危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单一的"启蒙"话语无法满足文学史研究的需要,"现代性"被置换成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话语,"启蒙"转向"现代性",单一"现代性"转向多元"现代性"。无论是单一现代性还是多元现代性,都无法完全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具有比现代性更加广阔的内容。对历史和当今时代的理解,决定了现代性话语及其理论必然被多元化、开放性的理论话语所超越和取代。
作者 颜水生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153,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文学史书写实践与理论建构研究"(项目号12GZZC29)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5

  • 1汪晖.《韦伯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A]..见《汪晖自选集》[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 2安东尼·吉登斯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
  • 3伊夫·瓦岱 田庆生译.《文学与现代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页.
  • 4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译本序言”,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 5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共引文献1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