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要讨论了煤的灰成分与煤灰熔融性的关系。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6期98-98,共1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倪俊超.不同含量熔融剂碱性氧化物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5,34(6):280-281. 被引量:1
-
2张雅茹,徐君,朱小明,高立冬.煤及焦炭灰成分测定方法的探索与改进[J].冶金能源,2006,25(2):52-54. 被引量:4
-
3李咏霞.X-射线荧光经验系数法测定神东煤灰成分[J].煤质技术,2006,21(3):36-38. 被引量:11
-
4朱相英.全自动工分仪准确测定高灰煤灰分的实验初探[J].煤质技术,2008,23(5):44-45. 被引量:2
-
5谷红伟.运煤车堵漏材料性能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1):4-6. 被引量:1
-
6滕广清,安庆宾,鲍希波.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煤粉和焦炭灰分中的主组分[J].河北冶金,2009(6):52-53. 被引量:1
-
7李敏.影响煤灰成分测定结果不准确的原因[J].山西煤炭,2011,31(3):78-80. 被引量:4
-
8苏莹莹.煤的灰成分测定的相关问题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3-23. 被引量:1
-
9孙凡.煤质检验中的灰分测定[J].山东煤炭科技,2011,29(3):140-141. 被引量:3
-
10苏佳新,陈学琴.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联合测定焦炭中SiO2、AL2O3、CaO、MgO、TiO2及TFe[J].莱钢科技,2011(6):46-48. 被引量:1
-
1李剑均,智顺,宋守田.浅谈煤灰熔融性弱还原性气氛的调节[J].煤质技术,2005,20(3):58-59. 被引量:6
-
2王秀芬.补连塔煤的煤质分析及其适宜的气化路线[J].煤质技术,2014,29(3):44-47. 被引量:1
-
3林巧玉.用CLS-1、2型库仑法测定煤灰成分中SO_3操作的体会[J].洁净煤技术,2005,11(2):63-65. 被引量:1
-
4李运勇,唐小平.焦炭强度影响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1,29(4):23-26. 被引量: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