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技创新竞赛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第一课堂专业学习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完善校园科技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我国开晨了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打破了以往的过分侧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本课题结合我校连续组织学生参加该赛事,研究科技创新竞赛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分析。
作者
洪丽媛
朱延平
李娜
聂阳
彭瑶
机构地区
南昌航空大学
出处
《网友世界》
2013年第18期93-93,共1页
Net Friends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竞赛
毕业生
就业
分类号
T-1 [一般工业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郑刚,何郁冰,陈劲,陶婷婷,蒋键.
“中国制造”如何通过开放式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中集集团自主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J]
.科研管理,2008,29(4):95-102.
被引量:14
2
毛志鹏.
专利制度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5):23-25.
被引量:2
3
龚宝成,胡志琦.
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瓶颈剖析和疏导[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126-128.
被引量:2
4
王章豹,唐书圣.
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高校自主创新的成就、困境与出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2):69-73.
被引量:6
5
安文,夏云,方丽梅.
科研院所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9):9-10.
被引量:3
6
颜红根,张龙华.
关于高校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思考[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4(2):22-29.
被引量:3
7
刘纯姣.
论大学生自主创新素质培养[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5):77-8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陈劲.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
.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7
2
曹云升.
当前大学生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成人教育,2005(7):11-12.
被引量:3
3
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
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88-93.
被引量:111
4
陈开岩,闫燕.
浅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5):162-163.
被引量:21
5
许庆瑞,郑刚,陈劲.
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J]
.管理学报,2006,3(2):135-142.
被引量:105
6
李京文.
关于创新、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06(8):28-29.
被引量:4
7
毛蕴诗,汪建成.
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
.管理世界,2006,22(5):114-120.
被引量:101
8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
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6):60-66.
被引量:114
9
陈涛.
中美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比较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10-114.
被引量:4
10
谢焕忠.
加强自主创新 谱写高校科技工作新篇章[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1):24-2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6
1
何郁冰,陈劲.
开放式全面创新: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3):59-64.
被引量:12
2
刘颖,何华萍,冯亚丽,洪爽,唐英.
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推动高校新一轮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18-218.
3
李宁毅.
园艺花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67-470.
被引量:10
4
李随成,姜银浩.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55-1262.
被引量:14
5
张光磊,廖建桥,周和荣.
组织结构、技术能力与自主创新方式——基于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1):1-9.
被引量:4
6
朱林.
从外部氛围看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问题[J]
.中国科技纵横,2010(5):266-266.
7
李荔,王明和,张晓耘.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科研目标定位[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0):93-96.
被引量:7
8
葛秋萍,辜胜祖.
开放式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
.科研管理,2011,32(5):43-48.
被引量:54
9
何玉梅.
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子效力分析——以四川工业企业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3):14-18.
被引量:2
10
杜晓红.
论社会需求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7(6):61-63.
被引量:1
1
刘敏,朱骞.
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
.文教资料,2013(23):130-131.
被引量:2
2
商黎,马晓鸥.
我国联盟标准现状及发展探析[J]
.中国标准化,2014(3):75-77.
被引量:2
3
张永常.
师范院校办工科教育的“三转变”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2009(16):215-216.
4
路静.
从毕业生就业难探讨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4):70-71.
被引量:1
5
刘中才,常增斌,丁航,吕建民.
从“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谈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19-220.
被引量:1
6
冯锦敏.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文教资料,2012(13):135-137.
被引量:4
7
吴海华.
中专毕业生就业与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3(1):148-149.
被引量:1
8
张宏标,尹宗毅.
工科院校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9):67-67.
被引量:5
9
韩长江.
大学生科技创新保障体系的构建[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1(2):38-38.
网友世界
2013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