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集资诈骗罪中“社会公众”标准探析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将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对象限定于"不特定多数人"的观点,混淆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对象范围,无法区分集资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无法体现刑法将集资诈骗罪类型化的规范保护目的,也不是限制死刑适用的可行之道。集资诈骗罪的对象范围("社会公众")应为"不特定多数人"或"特定多数人"。司法实践中,应通过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判断犯罪对象是否为"不特定多数人",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定犯罪对象的范围。
作者 田坤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5期17-22,共6页 Western Law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高铭喧,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97.
  • 2刘妙香,姚裕知,如何认识集资诈骗罪的客观要件[N].人民法院报,2004-09-15(B4).
  • 3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金融诈骗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69.
  • 4张先明.最高人民法院未核准吴英死刑,发回浙江高院重审[N].人民法院报,2012-04-21.
  • 5乐绍光,邓楚开,曹晓静.论办理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中的若干法律适用问题[J].法治研究,2008(5):39-4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