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挖掘公式推导过程的“显性价值”——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式推导过程既有“隐性价值”,又有“显性价值”.挖掘其“显性价值”并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有助于兼顾数学教学的长期利益和现实利益,有助于“隐性价值”的实现.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显性价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示范与启示作用.
作者
陆学政
机构地区
安徽省六安中学
出处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3年第1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公式推导
显性价值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6
1
张俊.
对“错位相减法”的思考[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12):18-20.
被引量:3
2
黄元华.
用待定系数法构造常数列解决一类数列求和问题[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11):68-68.
被引量:1
3
黄汉桥,程汉波.
加强命题,巧证数列不等式——一道北方数学奥林匹克试题引发的思考[J]
.数学教学,2013(3):45-47.
被引量:5
4
陈炳堂.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新方法——构造不等式法[J]
.数学通报,2010,49(2):57-59.
被引量:4
5
张顺,卢盈.
几类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与探究[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1(10):27-30.
被引量:2
6
章建跃.
“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总结暨大会报告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1):3-6.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苏辉仙.
加强命题在证明不等式中的运用[J]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06(4):8-9.
被引量:1
2
徐广华.
不用“错位相减法”巧求数列的和[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07,21(7):27-27.
被引量:3
3
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湖北省预赛试题及参考答案[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08(11):45-48.
被引量:1
4
陈秀峰.
错位相减法的改进[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9(4):67-6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
1
金山.
巧构函数证明不等式[J]
.福建中学数学,2011(3):36-38.
被引量:1
2
邵明宪.
用单调性证明数列的连续项积型不等式[J]
.数学通讯(学生阅读),2011(7):47-47.
3
杨华.
几类数列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的改进[J]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2012(3):36-38.
被引量:1
4
李学军.
合理定位,实现有效复习——从数学题的一种分类谈高考复习教学[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5):31-33.
被引量:2
5
胡晋宾,刘洪璐.
问题组串建构关联 课堂创生促进理解——高三“基本不等式”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实录及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6):33-35.
被引量:3
6
李学军.
从数学题的一种分类谈高考复习教学[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6):42-45.
7
付强,余继光.
让学生在数学解题后学会说题[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11):17-18.
被引量:3
8
王红权.
“平面向量”习题课教学设计[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4(1):7-10.
被引量:2
9
李学军.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5):2-4.
被引量:7
10
余继光.
一次数学检测后的思考与对策[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5):16-19.
同被引文献
8
1
胡琼华.
在递推背景下求数列通项的综合方法[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1(6):34-36.
被引量:2
2
肖凌戆.
让数学教学设计优质高效——基于等比数列新授课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4):22-25.
被引量:8
3
汪和平.
融会贯通 启迪思想——“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例与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5):20-23.
被引量:3
4
刘会金.
2012年高考“数列”专题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7):39-49.
被引量:8
5
樊宏标.
高中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的实践研究[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3):23-26.
被引量:1
6
张玉萍.
2013年高考“数列”专题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7):41-46.
被引量:3
7
刘会金.
2014年高考“数列”专题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7):48-59.
被引量:2
8
陈新伟.
探究n∑i=1a_i<A型的数列不等式的证明策略——兼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7题解法赏析[J]
.中学数学(高中版),2014,0(11):84-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谢丽丽,李建.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研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5(1):49-52.
被引量:2
2
陈新伟.
差比型数列求和的两种通法[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5(6):63-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周龙虎.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5(12):15-18.
被引量:3
2
王冠庆.
差比型数列求和的另解及其拓展[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16,0(6):16-19.
3
王娟芳.
中职数学的等比数列教学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154-154.
被引量:2
4
胡贵平.
多视角看等差乘等比型数列求和[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9,0(3):11-13.
1
孙燕峰.
浅谈我园绘本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
.华夏教师,2016(12):55-56.
2
邓光发.
逆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解题[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2000(1):12-13.
3
耿恒平.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简析[J]
.中学语数外(高中版),2004(1):19-19.
4
赵明霞.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过程谈起[J]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2,25(2):18-19.
被引量:2
5
邓光发.
逆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解题[J]
.中等数学,2000(3):10-12.
6
李家煜.
活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证明不等式[J]
.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06(1):26-27.
7
李锋,王凤华.
这样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吗?[J]
.中学生数学(高中版),2007(5).
8
李锋,张继梅.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新奉献(高二、高三)[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03(4):7-7.
9
安振平.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简单推导[J]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1990(5):3-3.
10
向宏年.
走出高中美术教育的误区[J]
.教育探索,2005(8):73-74.
被引量:4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