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市民”的命运——讲《花街》、《春江遗恨》故事的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虚构与真实"为轴心,考察上世纪40年代活跃在上海的电影人1950年在香港拍摄的电影《花街》与在沦陷时期与日本合作拍摄的《春江遗恨》的历史事实及遭遇,理解其制作意图,并通过观众的接受态度及当局的应对方式,以"小市民""国家""解放"为关键词,探讨"小市民"(民众)的人生价值观及站在党、国精英立场上对民众之期待的距离。
作者 邵迎建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5期53-64,共12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基础研究(C)(2011年度) (B)(2012年度)研究经费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43

  • 1《舒适》(舒适访谈录),《理想年代》,第34-36页.
  • 2沈鉴治.《旧影话》,《理想年代》,第254-256页.
  • 3未之.《论国产影片的文学路线》,丁亚平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卷,第326页.
  • 4刘琼等.《小论<花街>》,香港《大公报》,1950年5月2日.
  • 5杨沈.《(花街>的导和演》,香港《大公报》,1950年5月22日.
  • 6白瑜.《论<花街>》,香港《文汇报》,1950年5月23日.
  • 7小哲.《逃避现实的<花街>》,《全民报》,1950年7月22日.
  • 8王微.《小评<花街>》,《文汇报》,1950年5月21日.
  • 9毕克伟.《虽胜犹败:战后中国抗战的影像化》("Victory As Defeat: Postwar Visualizations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见叶文心(Wen-hsin Yeh).《成为中国人》( "Becoming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第365-398页.
  • 10毕克伟.《虽胜犹败:战后中国抗战的影像化》,胡菊彬.《呈现一个国家:1949年之前的中国民族电影》(Projecting A Nation: Chinese National Cinema Before 1949),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190页.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49

  • 1张颐武.历史/记忆/电影:时间之追寻[J].当代电影,1992(3):57-63. 被引量:17
  • 2毕克伟,刘宇清(译) 毕克伟(校).《春江遗恨》的是是非非与沦陷时期的中国电影[J].文艺研究,2007(1):105-113. 被引量:13
  • 3《株连秋瑾女士确耗》.1907年7月20《申报》.
  • 4爱德华·W,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 5程继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2012年第6次印刷,第118-119页.
  • 6《誠争吋期日中合作屯影的舞台背后--<春江遺恨>中的日中屯影人》(戦中合作映画の舞台裏-『狼火は上海に揚る』における日中映画人).《野草》第76号,中国文艺研究会.2005年8月.
  • 7晏妮.《战争时期日中电影交涉史》(战时下の日中映画交涉史),岩波书店2010年版,第158-167页.
  • 8《中华电影的全貌》,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43年2月1日.
  • 9邵迎建编著.《访乔奇》,收入《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北京大学出版2013年版,第96页.
  • 10邵迎建编著.《访凤凰、舒适》,收入《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北京大学出版2013年版,第229页.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