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贸体制演变研究(1820-1850年)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行商制度在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对外贸易需要有限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辟,短时期内暂时未对中国内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条约对海关税率的修改客观上对中国对外贸易有利。上海开埠后,作为新型贸易代表的买办逐渐兴起,成为对外贸易体制转型过程中的新因素。1842-1850年间英国尚未取得贸易优势,茶叶和生丝仍然是中国出口产品的大宗。但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开始向以伦敦为中心的金融汇兑贸易网转变。
作者 王明前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厦门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二级参考文献120

共引文献44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