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图像孔乙己的视觉意味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孔乙己》发表后,艺术家们围绕其故事情节或孔乙己人物形象创作出了大量图像作品。这些图像作品构成了孔乙己形象塑造中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历代的孔乙己图像都是依据小说《孔乙己》进行的二度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又超越了本身的符号属性,因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就孔乙己形象塑造而言,小说的语言与视觉的图像既有相辅相成、暗合互补的一面,又有各具优势、游离超越的一面,因而形成了孔乙己小说与图像间的多层次互文关系。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8,共5页 National Art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语-图’互文传统研究"(编号11BZW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研究"(编号10YJC751125) 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明刊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现象研究"(编号2010SJB75000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31

  • 1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1):72-78. 被引量:373
  • 2宋莉华.插图与明清小说的阅读及传播[J].文学遗产,2000(4):116-125. 被引量:23
  • 3孙熙春.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浅论六朝题画诗[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6):42-44. 被引量:1
  • 4李昌集,张筱梅.戏曲的图像传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J].文学遗产,2007(2):130-131. 被引量:8
  • 5曹意强.《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曹意强等.《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6页.
  • 6鲁迅.《连环图画琐谈》,《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3页.
  • 7[法]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7页,.
  • 8[美]阿瑟·阿萨·伯杰.《眼见为实--视觉传播导论》(第三版),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 9郑振铎.《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417页.
  • 10Otto F. Ege. "Illustration as a Fine Art". College Art journal, Vol. 9, No. 1 ( Autumn, 1949), New York: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pp. 3 - 11.

共引文献17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