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宜居城市的文化维度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可能,宜居城市的概念再次引起了政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当今学术讨论和官方标准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宜居城市之中文化维度的重要性。文化维度的建设可以直接或间接提升一个城市的宜居度。建设宜居城市的文化维度包含了五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群众主体原则、多样包容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讲求实效原则。
作者
金韬
机构地区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
出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40-143,共4页
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宜居城市
文化
功能
新型城镇化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1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周长城,邓海骏.
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其评价要素探究[J]
.甘肃理论学刊,2010(4):107-111.
被引量:6
2
吴树波.
宜居城市与休闲文化建设[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6-9.
被引量:9
3
伍学进.
论城市的宜居性[J]
.湖北社会科学,2011(1):47-49.
被引量:4
4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5.
5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G·齐美尔.桥与门--齐关尔随笔集[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7
李丽萍,郭宝华.
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76-80.
被引量:118
8
邓显超.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文化产业发展[J]
.长白学刊,2011(2):150-152.
被引量:5
9
M. Nadarajah, Ann Tomoko Ymamoto. Urban Cri- sis : Cultur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 [ M ]. New York : U- 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2007.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吴良镛.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
.城市发展研究,1996,3(1):1-5.
被引量:109
2
王树生.
当代中国休闲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一种文化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108-111.
被引量:17
3
顾文选,孙玉文.
构建和谐城市是城市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J]
.城市发展研究,2005,12(3):19-21.
被引量:8
4
汪小玲,杨海真.
生态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2(1):20-23.
被引量:10
5
袁锐.
试论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J]
.经济科学,2005(4):126-128.
被引量:24
6
胡云.
北京构建宜居城市:公众参与及其模式探讨[J]
.北京规划建设,2005(6):10-12.
被引量:3
7
李丽萍,郭宝华.
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76-80.
被引量:118
8
李丽萍,郭宝华.
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3):54-58.
被引量:31
9
顾文选,罗亚蒙.
宜居城市应具备哪些条件[J]
.科学决策,2006(12):4-7.
被引量:5
10
张文忠.
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2007(3):30-34.
被引量:252
共引文献
217
1
李丽萍,吴祥裕.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6-21.
被引量:44
2
张其邦,马武定.
更新度——城市改造的合理性思考[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5):83-85.
被引量:1
3
黄立敏.
从宜居城市建设谈北京发展策略[J]
.北京规划建设,2007(1):43-44.
被引量:2
4
汪亮,黄万金.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4(6):71-74.
被引量:15
5
程前昌,胡大胜.
对宜居城市判定标准的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103-106.
被引量:6
6
尹罡.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宜居城市建设[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05X):30-33.
被引量:7
7
张瑞新.
建设生态居住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85-4585.
8
谢国权.
城市公共安全与现代城市形象[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2):13-16.
被引量:8
9
王永仪,魏清泉.
工业建筑文化传承与社会节约——旧工业厂房的改造与再利用[J]
.规划师,2007,23(7):11-13.
被引量:7
10
赵万民,彭薇颖.
都市人行道空间活力与安全性关系认识——兼论山城重庆交通路段关系[J]
.建筑师,2007(3):84-8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6
1
邹小华.
城市空间、社会分层与社会和谐[J]
.城市问题,2007(5):96-99.
被引量:12
2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5.
3
厉以宁.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N]. 文汇报,2012-12-24.
4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5
Neil Brenner. New State Spaces: Urban Governance and The Rescaling of Statehood[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6
吕批吕.区域整合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
Henri Lefebvre. The Urban Revolution[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3.
8
乌尔哩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9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泽林出版社,2005.
10
李燕华,王俊杰,党辉.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合意性与非合意性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120-12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金韬.
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整合机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5(5):1-5.
2
金韬.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以贵州省为例[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5):22-26.
1
叶志坚.
深刻领会文化建设要义 加速推进文化强省建设[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5-6.
2
欧阳舒骊.
“以人为本”原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初探[J]
.卷宗,2012(8):102-103.
3
金艺花.
论群众文化发展新理念[J]
.戏剧之家,2010(5):86-86.
4
顾锦霞.
繁荣农村文化 丰富群众生活[J]
.江海纵横,2009(4):57-58.
被引量:2
5
祝玉芳.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调查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68-69.
被引量:10
6
华育涛,王晓东.
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及其对策[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2):99-101.
7
黎炼.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J]
.歌海,2014(3):89-92.
被引量:1
8
刘轶梅.
哈尔滨创建现代化文化名城的思考[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7):43-45.
9
孟长云.
河套文化和文化生态建设[J]
.河套学院论坛,2009(3):15-17.
10
江金波,吴小旭.
论杨仙岭风水文化旅游开发[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14-18.
被引量:3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